《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与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空间的开创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报》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文学艺术类报纸,于2006年11月2日正式创办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专题刊物——《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下称《专刊》)。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平台,《专刊》创办15年来,从新闻报道、选刊创作和刊发批评等角度构建和开创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空间,有力推动了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论文以《专刊》刊发文章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场域、创作引领、批评建构的角度对其做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探究,以期发现《专刊》对新世纪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空间开创的作用。绪论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定义,介绍《专刊》创办背景和基本情况,述评相关研究概况。第一章研究《专刊》开拓的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空间,提出《专刊》创办的两个基本条件和演变过程。通过对传播内容的研究,得出其传播特点包括民族文学核心化、策划编辑多样化和传媒矩阵融媒化。第二章讨论《专刊》引领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渠道和特点。《专刊》通过聚合散文、诗歌、小说等多体裁的文学作品,凸显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鲜明的民族性和双重内涵的当代性。同时通过探究栏目设置、紧跟热点等传播策略,发现了《专刊》对少数民族文学思潮的创作参与和理论促进,对青年作家的发现扶持和培养提升。第三章讨论《专刊》开创的少数民族的批评空间。先梳理了《专刊》对多民族文学观、民族性、翻译等文学理论问题的探索和发展。再以空间为线索,归纳出其形成的多元文学格局,探析出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多民族聚居省份的少数民族文学现状差异主要源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和现代化的冲击。最后,从时间维度切入,分析年度综述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多重价值,包括提高重要作家作品的当代文学史地位、洞悉总结文学发展规律、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指引方向。结语部分归纳《专刊》对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空间建构所产生的的多重因素和力量。同时,反思了《专刊》在新的全媒体语境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传统文学期刊转型的思考。
其他文献
研究以观念史与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关键词研究法对1929年以来典型人物报道观念的演进过程进行考察。目的在于通过一种陌生化的视角重新发现典型人物报道观中蕴含的新闻理论资源。研究发现,“典型人物”在新闻领域的内涵发生过三次明显转变。20世纪初“典型人物”一词最早在报纸当中并不是作为一种宣传思想出现,而是指代新闻价值要素里具备“重要性”与“显著性”的人物。呈现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名流大亨”与“闻名
学位
回顾中国青春片的发展流变,可以发现“互联网+”时代与“前互联网”时代鲜明的类型界限,与“前互联网”时代中国青春片相比,后现代美学特征成为“互联网+”时代青春片的鲜明特征,叙事表达由深度模式转向平面化,具体表现为:主题由大时代背景下的残酷青春转向小时代背景下的另类青春,角色形象由性别气质鲜明逐渐转向性别气质模糊,故事情节由遵循因果性转向偶然性,视听语言由传统、诗意的镜头表达转向自由、变幻的碎片化影像
学位
虚拟粉丝社群是指粉丝交换信息、交流情感、参与讨论的虚拟空间,社群内部共享一套价值规范,并形成一定的等级结构。开放性、匿名化和互动化的互联网为粉丝创造了一个自由交往的“乌托邦”。粉丝的组织力、生产力和创造力在其中尽情绽放,塑造出开放性和自组织性、弱关系性和强连接性、类宗教性和群体无理性并存的虚拟粉丝社群。社会变革推动媒介娱乐化、构建社会关系的个人需求和基于技术演进的空间流变,是虚拟粉丝社群情感动员的
学位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专门对夜间经济发展做出了指示,鼓励城市商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由此表明,夜间经济已经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进入新阶段,城市形象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观察法与问卷调查法,探讨夜间经济与城市形象建构的内在关联,借助“物-事-人”方法论分层阐述夜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社会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考验。文章以天津市政府围绕疫情的新闻发布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呈现政府的新闻发布行为,总结其在此次疫情新闻发布中的可取之处,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能力。首先,通过对历年来涉及政府新闻发布和危机传播的研究发现,学界围绕突发公
学位
本文以洞口方言塞擦音及其同部位擦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时长、过渡信息、振幅、频谱等方面的参数,运用Praat软件从声学的角度对洞口方言塞擦音及其同部位擦音的声学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Excel、S P S 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洞口方言塞擦音及同部位擦音的语音演变情况。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洞口县及其方言简介、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语
学位
唐代赠序作家的创作自觉体现在自我意识与文体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从初盛唐到中晚唐,作家通过探索使赠序的抒情功能与议论功能得到发展,使赠序为作家抒发自己的情志与表达自己的观念服务,使原本为他人他事所作的序文极尽文学之用。另一方面,赠序的文体地位也随着文体自身的完善逐渐得到认可,赠序由初唐时期完全为赋诗活动服务,到中唐开始独立成为饯宴活动的赠言主体,在饯宴活动中取得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赠序文体自
学位
当前,话语标记与标记化相关的研究日益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饰句副词是出现在句子之首、亦可位于句末或单说成句,语义的作用域大于小句的一类特殊副词。根据Traugott&Dasher(2002)的研究,饰句副词是副词标记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是有关饰句副词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迄今少有专文论述。本文考察了《红楼梦》程乙本120回的饰句副词,旨在借此管窥清代汉语饰句副词系统之概貌。据统计,《红楼梦》中的饰句
学位
“十四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实现从“孔雀东南飞”到“乌鸦反哺”。微空间的兴起给小镇青年的出场和崛起提供了便利,他们在微空间中结成团体,身份认同问题凸显。了解小镇青年当下的身份认同有利于将小镇青年汇入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洪流。移动终端的普及加速了小镇青年在微空间中的出场。新媒体赋权小镇青年的背景下,微空间成为小镇青年形塑身份认同的场所。同一的确认和差异的比较贯
学位
王文清是清康乾时期湖湘地区的经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及诗人,尤以经史著称。然清代康乾年间,科举取士达到顶峰,文化控制政策空前残酷,王文清的生平经历、思想、诗歌理论及作品都富有时代典型性。透过王文清诗歌,我们既可感知王氏生平思想概貌,同时也可窥见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清代前中期中下层文人的整体风貌,进一步还可了解湖湘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本文以王文清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根据王文清论诗法十则及关乎诗论的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