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教育研究对身体的定位是:身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在心理学中身体甚至被缩化为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身体在教育研究中没有被问题化,没有成为理论的增长点,身体之于教育、个体自我建构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得到重新审视。然而,身体仅仅是我们生命的物质载体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成为诸多视域的研究热点,身体现象学探究身体之于人的本源性意义;身体社会学探讨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性意涵,身体对社会生活的实际组织过程所起的作用;身体政治学试图揭示身体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身体文学把本能、欲望作为一种叙事资源。既有的研究突破了身体生理认识框架,身体本身具有了精神性,身体能动起来,身体是行动者,身体是一种实践模式。 既有的身体视野为本研究提供了看问题的“眼睛”。通过身体视角,可以看到“治人”与“治身”、“成”人与“修”身、“身”与“在”之间的密切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场域中通过三个层面的运作得到体现:教育话语中的身体;承受教育影响的身体;作为实践活动模式的身体。 受“抑身扬心”传统影响,教育研究中身体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强调人的能动性、精神性一面,身体被“物化”,身体之于人的本源性意义没有凸显,人的“异化”从“根”上被设定。教育实践中,身体成为权力“规训”的对象,权力对身体进行设计、管理、训导,“役使”身体实现权力的要求。在教育话语抽空了身体、权力“规训”身体的境况下,“身体主体”活动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主要活动表现为听、说、看、读与写。由于受传统文化及功利性价值观的影响,身体主体活动并不利于受教育者的精神建构,这既表现为读与写的功利化、模式化,又表现为他们的活动是在一种压抑与被宰制的氛围中进行的,其切身体验并未真正成为教育资源。教育不重视身体之于个体的本源性意义,并不等于身体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外部属性、内部感觉、遭遇体验在其自我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面对教育研究中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身体问题,本研究旨在重新审视身体,探求教育研究“显身”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受教育者的精神建构与生成。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是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今日中国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中国。面对全球化的世界和开放的中国,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教育的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设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一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即投入学习
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有个鲜为人知的山冲角落叫黄鸭塘。早些年,这里除了一座停办多年的腐竹加工厂和一座偶尔有人拜祭的冷清古寺之外,扑入人们眼帘的恐怕就是散落在山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就文化而言,客家人和汉族主体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客家在文化方面却很有特色。客家人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强烈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推动着教学模式与学习方
期刊
羊年正月刚过,老龚和老伴便忙开了,匆匆忙忙用汽车将自己养的数十箱蜜蜂运到油菜花开得早的外县,希望在春天能收获更多的蜂蜜。 老龚叫龚兆伯,是重庆松藻矿务局的退休职工。
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趋势。网络教研平台作为教师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开展网络教研提供了重要的
编辑同志:rnrn 请问在架设生产急需的临时线路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rn施 ?rnrn(安徽省太和县杨建才 )rnrn杨建才同志:rnrn1 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签rn注允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