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不断的“根”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期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发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传统诗歌的反叛和对外国诗歌的借鉴等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白话诗并非全然切断了与传统的联系,而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诗歌创作的很大影响。本文从初期白话诗概念的界定及创作缘起入手,先对其诗论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初期白话诗的作者们对待传统有着褒贬分明的态度,他们在传统文学中找寻到了文学的正统,诗论也多建立在传统诗歌精华的基础之上。诗人们解放诗体,引白话入诗,增多诗体,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具体和形象,继承传统诗歌的意境美,大力倡导现实主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学。在具体创作方面,初期白话诗的作品或将白话纳入旧体诗的框架中,或在白话诗中杂糅传统诗歌句子,构成独特的形式,对传统意象进行继承与转换,呈现出句式的均齐美,音节的复沓美,作品诗中有画,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综合初期白话诗的诗论与创作对传统的继承的具体表现,本文进而探讨了由于强大的审美心理惯性,传统对于初期白话诗乃至中国新诗而言,永远是斩不断的“根”,并分析了初期白话诗的两难处境。最后,剖析了初期白话诗中蕴涵的几对矛盾,提出了对传统应持的态度,将初期白话诗对传统的继承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之下,做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
其他文献
朝鲜族现代文学家金学铁(1916~2001)的人生经历、创作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以朝鲜、中国和日本为舞台谱写英雄史诗的“东亚一体型”革命战士的颂歌。他把朝鲜义勇军的生活与斗争
在以新时期开篇的短短二十余年中,相对于小说诗歌来说,迟迟不能产生、发展、成形的壮族散文,一时间却如雨后春笋,将全部探寻与超越的历程都集中于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壮族散文
基于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土壤凋萎系数的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凋萎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凋萎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凋萎系
本论文从彭燕郊诗歌写作的意象建构出发,着力探讨诗歌意象与时代状况的结合点并以之来论述彭燕郊贯穿二十世纪写作的精神魅力。缘此,本论文淡化对“七月诗派”这一诗歌知识背景
翻译教学以培养合格翻译人才为目的,属于应用翻译学范畴。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扩展翻译教学研究视域、建构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树立客观科
目的:(1)通过对新疆地区具有遗传背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了解BRCA1/2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在人群中的分布,探讨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关系。(2)通过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朝鲜族女性小说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业绩。这时期女性小说不仅表现了女性对自身权利的主张,关于社会、道德方面
在过去的 2 0多年中 ,西方学者对学习策略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并建立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分类框架。但是 ,已有的框架尚且存在一定缺陷 ,尤其是元认知策略与其他策略的关系不明。
自1979年邓拓获“平反昭雪”之后,“三家村”的杂文随笔受到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应有的正面评价。目前对“三家村”的研究存在各种说法,似乎各有其道理,如:“
基于对不同版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之解读,文章对当前我国面向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之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