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三种丝氨酸蛋白酶在螺原体感染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水产品,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随着集约型养殖业的发展,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打击。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是近年来侵染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以及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等水生甲壳动物的重要病原。螺原体首先感染中华绒螯蟹的血淋巴细胞,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进而侵染肌肉和神经等组织,导致中华绒螯蟹附肢颤抖直至死亡,因而该病被称为中华绒螯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仅有先天性免疫,其中黑化反应是最有效的免疫方式之一,由丝氨酸蛋白酶激活的酚氧化酶系统是黑化反应中的重要成分。为研究中华绒螯蟹的三种丝氨酸蛋白酶(EsTLSP-Ⅰ、EsTLSP-Ⅱ和EsShK-SP)及EsShK-SP中两种ShK结构域(EsShK1和EsShK2)在中华绒螯蟹感染螺原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本论文主要利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双链RNA干扰技术、原核表达以及真核表达等技术展开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三个结果:1.EsTLSP-Ⅰ和EsTLSP-Ⅱ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过程的功能研究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TLSPs)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成员,在免疫应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研究中华绒螯蟹两种TLSPs,EsTLSP-Ⅰ和EsTLSPII在螺原体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进化树分析表明,EsTLSP-Ⅰ和EsTLSP-Ⅱ属于两个不同的类群,每个类群内的甲壳动物都是特定的。组织分布分析发现,EsTLSPI和EsTLSP-Ⅱ在血淋巴细胞、鳃和肠中的表达量比较高。当中华绒螯蟹感染螺原体后,EsTLSP-Ⅰ和EsTLSP-Ⅱ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利用双链RNA将EsTLSP-Ⅰ和EsTLSP-Ⅱ分别干扰后,发现下游基因proPO和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明显下调,同时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后,血淋巴细胞中的螺原体拷贝数和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均明显升高。EsTLSP-Ⅰ和EsTLSP-Ⅱ分别连接pET28a载体后进行原核表达,分别得到重组蛋白rEsTLSP-Ⅰ和rEsTLSP-Ⅱ。不同浓度的rEsTLSP-Ⅰ和rEsTLSP-Ⅱ分别刺激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当浓度达到20μg/ml后,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相同量的螺原体和不同浓度的rEsTLSP-Ⅰ和rEsTLSP-Ⅱ和刺激血淋巴细胞,当重组蛋白浓度达到2μg/ml后,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比对照组高。以上结果说明EsTLSP-Ⅰ和EsTLSP-Ⅱ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免疫过程中起到了正调控作用。2.EsShK-SP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过程的功能研究EsShK-SP全长为1927 bp,其中包括126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05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562 bp的3’-UTR。该基因中含有三个结构域,分别是ShK1结构域(39个氨基酸)、ShK2结构域(27个氨基酸)和Tryp-SPC结构域(235个氨基酸)。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血淋巴细胞、肠、鳃和神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EsShKSP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1 d后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利用双链RNA干扰该基因后,下游基因proPO的表达量与血淋巴细胞中的PO活性明显下调,同时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后,血淋巴细胞中的螺原体拷贝数和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均明显升高。Tryp-SPC结构域和pGEX-4T-1载体连接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重组蛋白rSPC。利用不同浓度rSPC刺激中华绒螯蟹的血淋巴细胞,发现当rSPC达到100μg/ml时,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明显上调。rSPC和螺原体同时刺激血淋巴细胞时,当rSPC浓度达到2μg/ml时,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明显上调。EsShK-SP连接pAc5.1-GFP质粒转染到S2细胞中过表达后,细胞的PO活性以及细胞活性明显上调,螺原体的拷贝数比对照组明显下调。以上实验结果说明EsShK-SP在螺原体感染中华绒螯蟹过程中起到了正调控作用。3.EsShK1和EsShK2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过程的功能研究EsShK1和EsShK2分别是EsShK-SP的两个结构域,将两个结构域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重组蛋白rShK1和rShK2。不同浓度的rShK1和rShK2刺激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发现当rShK1达到20μg/ml后,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明显上调,而rShK2达到100μg/ml后,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显著上调。在重组蛋白刺激后,用螺原体刺激血淋巴细胞发现,在两种重组蛋白达到20μg/ml后,血淋巴细胞的PO活性明显上调。接着将EsShK1和EsShK2连接到pAc5.1-GFP载体上,转染到S2细胞中,利用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了两个结构域在S2细胞中成功表达,过表达细胞的PO活性和细胞活性均明显增高。在过表达EsShK1-GFP和EsShK2-GFP的S2细胞中,利用螺原体进行刺激,激光共聚焦和RT-PCR技术发现细胞中S2的拷贝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以上实验说明EsShK1和EsShK2在螺原体侵染中华绒螯蟹过程中起到了正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艺术语风格言系统化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衡量其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尺,在人类社会对个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包容的大背景之下艺术家的风格个性化变得十分重要。艺术风格的出现、发
本论文以斯波伯(Dan Sperber)和威尔逊(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格特(Ernst-August Gutt)的“关联翻译理沦”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在“语境”因素带
唐代从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道路上,秦陇南道是丝绸之路南线通道的重要路段.“秦”具体指陇山以西的渭河上游伸至关中平原的地区,“陇”即经由陇山以西的区域,“秦陇南道”指自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颤抖病”作为中华绒螯蟹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已经对其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王文等通过前期的研究证实了螺原体为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病原体,并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前期研究表明,中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9例采用
士人潘良贵历仕徽、钦、高宗三朝,他秉直上谏,不避权贵,清苦贫约,志节刚毅,上承正统儒学,下启乡邦的理学文化,在婺学草昧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以潘良贵及其作品为研究对
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分化来源于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肿约占5%,是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而眼眶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眶内原发性恶性肿瘤
光固化打印采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将聚合物单体层层固化交联,是一种精度高,效率快的3D打印技术,在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光固化材料和光固化打印
本文采用了座滴法在高真空条件下测试了铝熔体与氧化铝、石墨、纯铬、纯镍、镀铬氧化铝、镀镍氧化铝以及镀铬石墨的润湿行为。主要探究了不同铬膜及镍膜厚度对铝熔体与氧化铝基底润湿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铬膜厚度对铝熔体与石墨的基底的润湿行为影响。并对镀层对润湿行为的影响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700℃以及800℃下铝熔体与纯铬和镀铬氧化铝基底的润湿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铝基底上沉积铬膜改善了基底与铝熔体的润湿性。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结合超声左心声学造影剂(声诺维)在体外对血栓的溶解情况。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血液制成49份血栓模型,随机分为7组,每组包含7份血栓;(1)单纯生理盐水组(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