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耐久的薄表层与厚中面层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陕西省高速公路修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遇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过程中用于上面层具有优良力学性质的石材源料短缺;二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本身容易产生车辙、裂缝病害;而减小上面层路面厚度即形成薄表层,增加中面层厚度使路面结构总体厚度不变,将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相对便宜的中面层石料,节约成本但不影响上面层表面功能的发挥;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废弃轮胎、工业废渣,改善薄表层综合路用性能,提升厚中面层抗车辙能力,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利用废物在路面结构中对混合料发挥有益的性能改善作用。对此,本研究采用薄表层、厚中面层,从这种路面结构厚度调整体现其经济性,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废旧轮胎胶粉形成的裂解橡胶沥青及其他技术措施改善薄表层混合料性能,采用由工业煤渣MYF及其由此形成MYF类添加剂改善厚中面层混合料性能,并通过实体工程铺筑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进一步验证、分析了薄表层、厚中面层的可行性与施工工艺。论文对陕西省多条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形式展开调研,分析了主要路面病害形式和产生原因,并针对优质料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厚中薄面”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思路;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用于薄表层的裂解橡胶沥青制备工艺、薄表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190℃、20%胶粉掺量、4‰裂解剂、3小时反应时间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裂解橡胶沥青;混合料关键筛孔、层间粘结状态、外掺剂掺量、沥青种类对薄表层混合料路用性能及耐久性均有显著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工业废渣MYF在混合料中应用的两种添加工艺及其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由工业废渣所形成的MYF类外掺剂对中面层混合料路用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MYF与其他添加剂配合使用,无论是干法或湿法,均使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改善;而由MYF为主材辅以其他材料制成的MFY类外掺剂使用方便,直接添加3‰~4‰掺量所形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可获得较好的路用性能。将“厚中薄面”的混合料设计应用到依托工程中,结果表明,“厚中薄面”技术措施可稳妥应用到沥青中上面层工程实际中,并获得了良好的路用性能和环境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二十多年里,即使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不断调控,房价始终保持着快速上涨的势头。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为了让人民住有所居,坚持住房不炒,政府不断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严格的调控政策,这些新政策导致房地产企业对商品房开发投资的增速呈下滑趋势,并且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房地产市场销售不容乐观。因此多年来发展迅猛的房地产企业要想持续提高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增长,就需要
随着抗震理论研究的发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成为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剪力墙作为极为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性能与结构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相关性,“基于构件变形的性能设
新儒学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不断消解的宏观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被大肆批判,造成了思想理论文化的真空状态,一批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耗时、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为了客观的认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必须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然而,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较多关注环境要素,对项目建设所引发的生态问题重视不够,加之评价指标及其赋值随意性较大,评价方法定量化程度不高,弱化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建
拉曼光谱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分析分子的振动指纹,并利用其固有的特性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复合系统进行高含量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检测、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但拉曼光谱较低的灵敏度严重限制了其在微量分子检测和实时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表面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显著地增强SERS探针上待测分子的拉曼信号,因此能够克服传统拉曼光谱灵敏度较低的
本文立足经济全球化以提升外贸公司物流绩效质量,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比较系统化对外贸公司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本文首先
随着网民的规模的扩大,网络舆情现象也难以被忽视。网络舆情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和扩散;二是网民对这些现象、事件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其中“有担当”是对青年要求的落脚点,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剧增,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因此探讨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并及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
甘薯受病原真菌感染尤其是长喙壳属,会在感染组织中产生具有毒性的呋喃萜类毒素,主要为甘薯酮,这种毒素对人和畜均有害。甘薯酮性质稳定,耐高温,不易破坏。目前国内外对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