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母是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干燥鳞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之功效。全世界贝母属植物约有13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国内主产于四川、新疆、甘肃、安徽、湖北、浙江北部等省亦有。新疆作为我国贝母药材的主要产区。新疆贝母属植物已发表并命名的16种和21变种。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新疆贝母(F.walujewii托里贝母(F.tortifolia)、裕民贝母(F.yuminensis)和砂贝母(F.karelinii)等为新疆地区分布广泛的5个特有品种。伊贝母是新疆产贝母的商品总称,为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植物的地下干燥鳞茎。据《哈萨克斯坦植物志》记载:中亚地区分布于中亚丝绸之路一带的贝母属植物有14种。市场上贝母类药材种类繁多,外观形态相似,鉴别难度较大。由于贝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价格较高,市场上经常出现贝母混售或以其人工栽培充当野生贝母出售的现象,致使贝母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为有效监管贝母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本文开展了不同技术对新疆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其结果如下: 1.采用显微、薄层色谱、近红外光谱法,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TGA/DSC)等方法对不同产地贝母进行比较研究。 观察到: 1)利用显微鉴别法进行鉴别,在显微镜下难以见到贝母的显微特征,所有品种主要是均呈现淀粉粒等显微特征。 2)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将各贝母药材溶液点样于同一个薄层板上,经展开,检视所得的色谱图对比,进行了定性鉴别。 3)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产地的贝母药材进行热分析研究,气氛为N2的条件下,固定反应的升温速率和温度范围,所有样品的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曲线都有各自的谱图特征,其DSC曲线的峰形、峰位置和峰值也有特征,利用药材热分析图谱的差异,可以快速鉴别了不同产地的贝母药材。 4)采用聚类分析、二阶倒数加矢量归一化的组合等方法结合OPUS5.0软件,分析贝母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建立可以方便地进行产地识别和药材质量检查的识别方法。 2.对不同产地贝母属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1)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贝母的化学成分,利用UPLC-QTof-MS法从野生贝母和人工栽培贝母中分别检测到89个和83个特征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和文献参考,推断了其中40余个生物碱类成分,且野生贝母和人工栽培贝母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应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大致将野生贝母和人工栽培贝母分开。该研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贝母的化学组成,为此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测定贝母中西贝母碱苷、西贝母碱、贝母辛、伊贝母碱苷A,并比较不同来源的贝母中4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用于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2)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贝母药材中尿苷、胸苷、腺苷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的RP-HPLC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并测定了新疆23批贝母药材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3)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建立以Sc、Ge、Bi为内标,测定贝母中Li、B、Na等21种金属元素的方法。完成了23批贝母药材中微量元素的ICP-MS进行测定,可为贝母属药材中金属元素的检测与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4)建立同时测定新疆产贝母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17种氨基酸,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药材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2.0%;检测限除胱氨酸外(0.08 nmol/mL)其余氨基酸均为0.16nmol/mL;加样回收率为98.5%~99.5%。 5)HPLC-ELSD法同时测定21批贝母药材中西贝母碱苷、伊贝碱苷A、西贝母碱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在30 min内,贝母药材中的3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适用于贝母中活性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初步测定。 3.基于UPLC-QTof-MS法开展了地产及部分进口贝母中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为了充分的研究新疆产贝母化学成分,本文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新疆贝母属化学成分。利用UPLC-QTof-MS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地产贝母和部分进口贝母的正基峰离子色谱图。测得各色谱峰的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质量,应用MassLynx质谱分析软件计算可能的分子式,鉴定了成分。本次研究,对更好地评价贝母属药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续中亚丝绸之路这一带地区的贝母药材的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