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Pokemon、p14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和转归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约60%的胃癌患者虽然经过有效的治疗,仍会死于复发和转移。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该过程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Pokemon蛋白是POK转录抑制物家族的一个成员,作为一转录因子参与相关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并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多效性作用。ARF基因通过编码p14ARF肿瘤抑制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p5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形成。目前已有研究表明,Pokemon基因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抑癌基因ARF,致使细胞内抑制机制缺陷,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有关Pokemon和p14ARF在胃癌中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本实验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okemon及p14ARF蛋白的表达,并探讨胃癌组织中Pokemon、p14ARF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Pokemon、p14ARF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胃癌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分期、监测患者预后及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006年10月~2007年8月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共50例。分别采集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距癌灶边缘>5.0cm)标本。全部胃癌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Pokemo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阳性染色的细胞核中呈现出棕黄色的细颗粒;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okemon蛋白亦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胃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表达率为7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45%,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 2.胃癌组织Pokemon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表达率为87.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okemon蛋白表达率为40%,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织Pokemon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虽无统计学差异,但Pokemon蛋白表达率,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直径≥5.0cm组较直径<5.0cm组有升高趋势;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T3+T4组较T1+T2组有升高趋势;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Ⅲ+Ⅳ期组较I+II期组有升高趋势。 3.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4ARV蛋白的表达p14ARt蛋白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核,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14ARF蛋白亦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胃癌组织p14ARF蛋白表达率为42%,正常胃黏膜组织p14ARF蛋白表达率为90%,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 4胃癌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p14AgF蛋白表达率为37.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14ARF蛋白表达率为80%,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织p14mARF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虽无统计学差异,但p14ARF蛋白表达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低分化组较高/中分化组有降低趋势;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T3+T4组较T1+T2组有降低趋势;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Ⅲ+Ⅳ期组较Ⅰ+Ⅱ期组有降低趋势。 5胃癌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表达的关系胃癌组织中,Pokemon与p14ARF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280,P=0.049)。 结论: 1胃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而p14ARF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这说明,Pokemon高表达和p14ARF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检测有可能作为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2胃癌组织中Pokemon的高表达率表现为,有淋巴结转移组Pokemon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浸润深度的T3+T4组较T1+T2组、临床分期的Ⅲ+Ⅳ期组较Ⅰ+Ⅱ期组表现为其高表达率呈升高趋势。这说明,Pokemon过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临床病理进展有关。 3胃癌组织中p14ARF的高表达率表现为,有淋巴结转移组p14ARF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浸润深度的T3+T4组较Tl+T2组、临床分期的Ⅲ+Ⅳ期组较Ⅰ+Ⅱ期组表现为其高表达率呈降低趋势。这说明,p14ARF表达降低与胃癌侵袭、转移及临床病理进展有关。 4胃癌组织Pokemon、p14ARF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等无关。 5胃癌组织中Pokemon与p14ARF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okemon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原癌基因,而p14ARF是抑癌基因。 总之,胃癌组织中Pokemon、p14ARF表达的失调在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Pokemon、p14ARF表达对胃癌侵袭转移的预测、预后评估及指导合理的综合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ms,HR-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新的HR-HPV DNA检测技术和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提高了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是,HR-HPV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ade squamousinte
学位
目的:本文将介绍并探讨应用“AO”锁定钢板(LISS接骨板)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手术技巧与体会。  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AO”锁定钢板(LISS-DF型)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提倡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38例病人随访5个月~13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病例均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内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晶状体形态或功能发育异常,具有显著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致病基因众多,对其进行精准高效的遗传学筛查显得尤为必要。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能够有效筛查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是快速有效地发现遗传性疾病的检测方法。本课题收集了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的信息和血样,应用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筛查白内障致病基因,分析突变位点的生物信息学特征
目的:研究兔肺VX2肿瘤微波消融前后MRI信号变化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微波消融前后瘤灶、消融灶及周围正常肺组织水含量,研究VX2肿瘤微波消融前后MRI的信号变化机制。  方法:总计23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选取2只,在双侧后腿肌肉组织内接种VX2瘤株,使之成瘤并传代,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随机处死1只瘤兔行病理证实。将17只成瘤兔随机分成A、B及C共3组,各组分别为3只、7只,
学位
目的: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子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和HPV检测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晚期转移或复发。目前宫颈癌是以手术及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针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除了相对并发症较多外,可能仍存在残存病灶的机会;传统的单纯根治性放疗与术前放疗对鳞癌效果尚可,对腺癌的生存率无明显提高,尤其对肿瘤直径≥4cm的局
学位
目的:通过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患者两肾。Tc-DTPA动态显像中图像表现和GFR数值的分析,探讨该病患者肾动态图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6名患者们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确诊的A
背景: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目前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新诊断的肝癌患者,另每年约有12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的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而无法手术,临床上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仅为20%。近年来随着肝癌介入化疗的普遍开展,中晚期的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所使用的化
学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GR、TLR4、Col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塞米松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选择ASA 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三组患者均在诱导时D组给予地塞米松0.5mg/kg、U组给予乌司他丁5000u/kg、
学位
目的:糖尿病膀胱病变(DC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DCP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且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论哪种因素要影响膀胱的功能与形态都必须通过膀胱逼尿肌细胞来实现,所以近年来对于DCP肌原性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一方面,动物实验中发现糖尿病膀胱逼尿肌舒张功能早期就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是调节人和大鼠逼尿肌
学位
目的:肝纤维化是一个细胞外基质沉积和降解失衡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能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进一步激活HSC,活化的HSC具有了收缩、增殖和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包括胶原,层粘连蛋白、蛋白聚糖等的功能;与此同时,分泌的能降解ECM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减少,而其抑制剂(TIMPs)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