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软粘土地基压密注浆及劈裂注浆试验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其长期使用性能值得关注。地基和路基的稳固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控制性因素,而地基和路基一旦出现性能劣化将直接威胁高速铁路的正常服役。因此,一方面需要开展如何保持高速铁路下部结构安全服役的结构状态和长期性能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运营维护技术尤其是病害快速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注浆加固是地基病害整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注浆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缺少配套的可以直接指导注浆施工的注浆理论和相关技术研究成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室内模型试验等方法探究了软粘土中注浆浆液的流动扩散规律以及对土体的加固效果,旨在丰富注浆理论,为软粘土地基中注浆加固的实施提供借鉴。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扩孔理论计算模型,考虑浆液流变特性和土体特性,初步推导出了注浆中土体的应力应变变化特性以及注浆后土层的加固和抬升规律。首先,将注浆孔周围土体划分为塑性变形区和弹性变形区,推导了各区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其次,在扩孔理论的基础上又考虑了单液水泥浆的流变特性、粘时变特性和粘土的土体特性,应用浆液在土体中的流变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以及土体参数对注浆范围的影响,探究了起劈压力大小的确定方法。最后,将上述的注浆加固理论进一步延伸,探索注浆后地表的抬升理论,利用镜像原理推导注浆抬升量。将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与注浆试验相结合,得到了粘土中注浆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注浆效果,指导工程实践,便于推广应用。(2)自行研制了一套室内高压注浆试验系统和装置,设计了完整的软粘土室内模型注浆试验方案。研制成功的试验系统可以通过在模型表面施加不同的竖向柔性荷载来模拟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可以实现注浆土体土体和原状土体的分离。利用空气压力和气液转换装置实现压力注浆过程,通过调压阀和压力监测器实现注浆压力的双向控制;在土体中埋设土压力盒和孔隙水压力计来监测注浆过程中土压和水压的变化规律,从而充分探究粘土中的注浆性状。(3)根据室内模型注浆试验结果探究了不同注浆条件下注浆浆液在粘土中的扩散规律,分析了注浆参数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试验过程中监测到的注浆时的土压力数据、孔隙水压力数据、注浆量数据、注浆压力数据和试验结束后模型开挖过程中的发现的浆泡、浆脉特征来分析不同注浆条件下浆液在粘土中的扩散规律,得到了注浆压力和浆液水灰比对注浆性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类似土层条件下的“启劈压力”的经验值。通过提取注浆土体和原状土体的土样进行室内常规剪切试验和压缩固结试验,得出了注浆后土体物理力学效能改善的程度以及注浆参数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
其他文献
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文化的融合,在其他国家综艺娱乐节目的影响下,短短几年间,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当“全民娱乐”成为共识,各大卫视频道和各类网络平台将综
近年来,基于可重构分插复用器(ROADM)节点的全光网络发展迅速,为了实现更灵活的网络结构,要求下一代ROADM拥有波长无关、方向无关、无竞争的特性,简称为CDC ROADM。传统的CDC ROADM
学位
没有它,美国F22猛禽战机将不再隐形,没有它,美军制导系统将统统失灵……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毫不起眼的宝贝疙瘩就是稀土。芯片、5G、人工智能,小到手机、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现代高科技产品中稀土的影子随处可见,作为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的稀缺性战略资源,稀土堪
期刊
专业跟岗实习是针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提供的特殊岗位活动,它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新时期强化高校毕业生专业跟岗实习管理,能够践行就业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丰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色散补偿器是波分复用系统的核心器件,对光网络的传输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这两种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Bragg光栅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密度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由电互联引起的功耗增长限制了计算速度进一步的增加。为了解决集成电路的性能瓶颈,片上
温度和湿度是表征大气物理状态的两个重要参数。温湿度变化严重影响着气候、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变化。全时段、广领域的温、湿度测量是建立常规大气模型、研究大气运动规律、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全面提高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还能够为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流量增长的速度令人惊叹,同时也对数据传输速率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因此,100 Gbps的以太网已经被提出作为下一代标准化,而作为传输光源的多波长分布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