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教育权威”的转变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的《爱弥尔》一书往往被人视作教育学经典而为人称道,且确实产生了名副其实的影响,相形之下《爱弥尔》中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却遭到研究者的冷遇,不免令人心生不解。卢梭将《爱弥尔》规划为自己的民主理论要著,在其中卢梭以与哲人对话为基点出发,对假想的学生倾注别样的教育意图。通读《爱弥尔》全书发现,表面上爱弥尔是卢梭的学生,实际上爱弥尔只是卢梭本人的倒影。而且在卢梭的思想中,自然人的真正喻意不仅指能够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人,还特指像卢梭本人这样的哲人。如此看来,我们势必需要将《爱弥尔》融贯于卢梭其他几部主要作品中,发现卢梭思想的统一性。卢梭身处的时代,正值启蒙运动兴盛时期,启蒙话语对真知的颠覆,使得卢梭站在既支持启蒙又反对启蒙的立场上,批判德性的现代性失落。在《爱弥尔》的前三卷中,卢梭用“教育权威”的隐喻诠释人人都应拥有忠于自己内心的、不“活在他人身上”的自然德性。但“教育权威”的隐喻不仅指自然德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爱弥尔》的后两卷,自然德性发生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自然德性发生转变的依据之一是卢梭对柏拉图式理想的继承,依据之二是卢梭的非理性主义学说。正是出于对爱欲应有价值的珍视,以及教育者抓住爱弥尔“第二次诞生”的关键期,成就了自然德性向政治德性的转变。在卢梭看来,每个公民超越自身将爱扩展至他者是政治德性的核心,这种政治德性的获得需要依靠一个特殊的人物,即能为人心建立秩序的立法者,并且由这位立法者创制出不同于明文规定的民情风尚制度。因此,在卢梭的文本中,爱弥尔就是那个能为民族担纲的立法者,同时爱弥尔作为一个公民爱也得到了延伸。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以及卢梭如何处理自身作为哲人与公民社会关系,成为卢梭笔下自然德性向政治德性转变的两个重要原因。其实政治德性并不是卢梭德性观构造的终点,卢梭也未视这样的公民社会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之道,由于政治德性依然是向自然德性的依照,卢梭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他对自然德性的折返。
其他文献
后真相现象与互联网时代相聚合,以竞争性真相混淆视听,弱化真相,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群体的情绪性表达突出与道德失范行为多发,后真相时代悄然而至。高校是青年步入社会的缓冲场所,其开放性、包容性与社会性的固有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受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高校德育作为青年大学生系统接受道德教育,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培养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孕育良好社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后真相时代到来之际,高校德育如何调整自
中国民族歌剧是二十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其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形成的艺术性与民族性兼具的优秀表演艺术形式。自第一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将中国民族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形态逐渐丰富完整起来,近十多年来的民族歌剧无论是原创剧目还是复排剧目在国内都保持着较高的上演率,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观察中国民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引领不断增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规模稳步增长,我国科技发展实力与竞争力表现强劲。但我国科研成果在落实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校企间知识交流与互动存在一定障碍。促进我国高校知识创新成果向其他创新主体转移,联通校企知识转移通道,释放创新活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破解的关键离不开对校企知识转移的深层探索与构建国家创新体
秧歌戏作为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约清道光年间开始活跃在这片土地上,其流布范围近乎遍及每个村庄。泽州地区共有泽州秧歌、平腔秧歌、沁水秧歌以及中庄秧歌四支,其中泽州秧歌是所有秧歌戏中最大的一支,占有较特殊的地位,且在分布区域内有若干种分化,分支众多,包括大树秧歌,裴洼秧歌、寨西秧歌等。并且在泽州地区的秧歌戏中,中庄秧歌的音乐形态为曲牌体,而泽州秧歌、沁水秧歌以及平腔秧歌均为干打干唱的干板秧歌,共同生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是晋南地区发现的一处重要墓地。自发掘以来,研究成果丰硕,但因公布资料受限,对铜礼器墓葬的研究尚十分有限。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原始资料对大河口墓地青铜礼器墓葬进行研究。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文化因素分析法、情境分析法等考古学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大河口墓地铜礼器墓葬进行分析,试图解决铜礼器墓葬的年代、等级、埋葬礼俗、文化因素、位置和墓地
在明晰社会变革-知识转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念转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变迁这样的思路之后,本文从知识的角度出发,采用知识生产模式1、模式2和模式3的理论要点,分别对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其质量管理体现内控特征。学者们在特定的学科认知体系下循着知识的发生逻辑进行教学和研究,“内控”是指学术权威作为唯一的“守门人
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地理形态下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们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产生相对应的基本体态,区别于别的民族民间舞蹈。大致来说,想要了解并且学习一个民族或民间的舞蹈,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态特征,也就是了解其风格特征。一样的,提到我们的山西民间舞,对于女性舞蹈部分,大家便会想到“耸肩歪头”“前挺后翘”“提、(?)、拧”这三种体态特征,这三种体态在舞蹈曲线中形成的都是具有山西特色的女性“三道弯”形态美感,故统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共三级武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太行区对民兵的整训参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历史事实,这一历史事实背后的复杂情景和价值很值得挖掘。解放战争初期,随着形势发展,太行区需要大量民兵走出乡土社会,辅助或直接参加解放战争。中共太行区要求民兵参战,表面似乎很简单明了,一旦深入分析和追问,会发现民兵参战问题背后的复杂。面对民兵天然的恋家乡土观念和怕参战小农思想,中
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在培养高级人才和促进学术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校内学术权力最重要的载体。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度作为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其健康发展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学术委员会在校内的顺利运行。教育部在2014年明确规定要设立高校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各个高校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有
基于当前国家大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背景下,依然存在的教师课内少讲,课外有偿补课;为谋求私人利益收受家长贿赂;面对危急情况不作为等现实问题,本研究关注教师德性的价值和意义,尝试从内寻求解决师德问题的途径。研究重点是对教师德性结构的理论分析和现实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德性追寻的可能路径。研究借鉴陈根法关于德性结构的分析框架,结合知、情、意的活动规律提出教师德性的三维结构,分别是教师德性之向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