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中国》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记忆是民族自信心建构的基础,是民族力量凝聚、民族身份建构的关键。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技术、观念等抽象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以感知到的记忆,才能保证文化的持续传承。在国家文化复兴、文化自信和国际化传播的大背景下,电视文化节目在文化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储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可以说是民族的“记忆相册”,它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把集体记忆、社会风俗、情感认同等物质和精神内容,通过连接过去和当下,创造出一个虚拟环境和文化空间,构筑起民族文化遗产“记忆场”。作为新兴的电视媒体节目,原创类文化节目以“过去”和“现代”为纽带,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新形式。文章以原创服饰文化节目《衣尚中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记忆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其节目的文化记忆建构背景、建构过程、建构结果及意义。目的在于探讨在记忆危机和文化焦虑的语境中,文化节目是怎样唤起人们对文化记忆的感知和重建的。文章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出发,并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衣尚中国》选择了哪些符号来激活记忆,如何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构建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以及哪些仪式能够加深观众对其传播内容的认同感,使文化记忆成为电视节目研究的一个理论延伸。从文化记忆与服饰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总结出在现实语境的推动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必然性。通过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进行记忆建构,对于建构文化记忆和受众身份认同,具有广阔的社会价值。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文化觉醒的基础上的,一个忘记自己过去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未来的。中国数千年的绵延不断的文化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永续传承、接力发展而来。在当下的全球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建构共同的记忆,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去往哪里。把服装美学引导到情感、传承、文化的纵深层次,寻找国人的审美情趣,实现“服饰文化-审美文化-中华文化”价值认同。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新时代语境下,《扶贫村里的年轻人》等一批聚焦乡村人文景观的纪录片成为了荧屏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图景中,当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形象正在发生重要嬗变,一改往日“叛逆”“颓废”的消极形象,藉由多元化的主体价值再造重塑其身份认同的话语想象。基于此,本文在媒介形象的理论观照下,以乡村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解读、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考察其青年形象建构问题
学位
为网络社交媒体导入正能量不仅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逻辑理路,更是良序社会形成的现实之诉。当前,伴随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道德失范的现象在网络空间中逐渐显现。网络空间的道德治理成为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内容建设在网络空间的道德治理中具有根本性地位。正能量导向的网络社交媒体内容应该充分考虑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和网民的精神需求,推动正能量的话语表达与网络话语体系的有机融合,使普通民众在心
学位
消费主义时代,网络传播媒介飞速发展,传统出版模式遭遇危机,移动短视频平台成为图书营销和知识传播的新兴载体。图书营销短视频以具象传播为显著优势,主播“身体”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借由数字化影像超越“肉身”本身,而成为承载信息、意象的感性符号,深度介入影像叙事场域。身体叙事虽然丰富了出版营销与知识服务的形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内容产品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双重需求,但是也时常出现形式重于内容、感官替代思想
学位
聚焦“三农”,聚焦中国之本。从中国五千多年的农耕文明史,到新中国70余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程,国家愈发关注“三农”问题,逐步颁布并完善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三农”故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纪录片作为一种关照现实的艺术形式,成为传播“三农”故事的绝佳手段。因此,以记录“三农”故事为核心的“三农”题材纪录片应运而生。早期“三农”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三农”内容的简单记录,
学位
<正>项目简况主办单位: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会议时间:2022年4月7-9日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白金汉爵酒店会议主题:功能食品与人类健康峰会负责人:张杨联系方式:13552626928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交流和对接
期刊
在2000-2021年间,朝鲜族导演张律共制作了14部电影作品,其中包括1部短片(《11岁》)以及1部纪录电影(《风景》)。虽然自2011年起,张律便前往韩国从事电影方面的教学工作,但因其求学时期是在中国延边大学主修中国文学而非艺术学相关专业,并且年近四十才开始从事影视创作,故而在研究时不能将张律归为学院派导演,对于其电影作品的探讨,应建立在把张律视为独立电影人的基础之上。在结合朝鲜族历史梳理张律
学位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为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国有着绵延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全面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5G、AR等新兴科技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文化发展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逐渐与创意产业相融合产生文创产业,代表了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形态的演变。文创产业的出现并不代表着文
学位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检测己二酰肼(adipic acid dihydrazide,ADH)和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mide,EDAC]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实现多糖蛋白结合物(肺炎球
期刊
社交媒体时代利用截屏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社会化的传播形式。截屏技术最初来源于屏幕摄影,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优化升级,在各类电子软件层面即可一键实现截屏并将获取的文本信息即时存储或图像化传播分享。新媒体环境下截屏技术逐渐摆脱单一的屏幕摄影技术形式,它作为摄影技术的再媒介化形式,以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融入到人们的媒介化生活中,参与社交活动信息传播的全过程。本文结合私人领域公共化的进程
学位
博物馆作为城市认同的构建者,通过搭建文化媒介空间和打通各大传播渠道,以藏品作为中介对外传播信息,连接个人与城市,唤醒受众的个人记忆与城市的集体记忆,激发认同的想象空间,促发受众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促进受众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建构自我与城市的同一性。本研究以开封博物馆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开封博物馆在传播中如何促发和强化城市认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开封博物馆作为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