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所”结构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处所”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且研究较多、争议较大的一种结构,也是语法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发表了《“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起,这一问题便受到语法学界广泛关注,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课题,对它的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不断和新理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一结构的研究概况、理论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为关注此问题的研究者提供较为详尽的素材。首先,关于“在”的词性问题。语法学界一般认为“在”属于不同的词类,包括动词、介词、副词,可在动词、介词的区分问题上还没取得一致的意见。对于“他在家”和“他在家休息”这两个结构中的“在”,有三种分析方法:(1)“在”都是动词,后例是连动式(赵元任1968);(2)“在”都是介词,前例是介词短语作谓语;(3)前面的“在”是动词;后面的‘在’是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目前多数的语法著作一般采用第三种解释。其次,在句式类型方面,朱德熙、施关淦先生的、王还、邵敬敏等都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范继淹在《论介词短语“在+处所”》一文中,从空间位置系统出发,提出了三种句式类型:(1)A式PP+NP+VP;(2)B式NP+PP+VP;(3)C式NP+VP+PP,并进行了解释,对以后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其后,李临定(1988)提出有四种位置,把“在”介词短语置于述语+N(受)后的句式作为一种独立的句式对待。而喻咏梅、齐沪扬、崔希亮等人则认为处所范畴的自然语序在表层的分布只有两种,即范文中的B、C两式。再次关于“在+处所”的句法和语义,主要以范继淹提出的三种句式为基础,主要研究三种句式中的“在+处所”结构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其中对A式研究较少,对B、C两式的研究较多,并且经常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此外,齐沪扬从语义上将“在”字结构分为“静态在字句”和“动态在字句”,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俞咏梅更是将处所的语义特征细化为[起点][终点][原点],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这一结构的分析。第四,关于“在+处所”的语序制约原则,主要有如下观点:(1)吕叔湘、王还、JamesH-Ytai等早期的语言学家认为“意义”是制约“在+处所”语序的重要因素。(2)俞咏梅认为“在+处所”的语序制约原则,符合汉语语序的普遍制约原则——“时间顺序原则(PTS)”。(3)张赪(1997)、齐沪扬认为影响“在+处所”位置的决定因素是节律。(4)还有观点认为“在+处所”的位置与宾语有关。最后,在认知研究方面,沈家煊和崔希亮等语言学家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沈家煊在《“在”字句和“给”字句》一文中指出,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Gestalt),根据“完形心理学”理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句式的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的属性并不都能从对组成部分的分析中推断出来。句式整体意义的形成,受到基本认知原则在不同概念域中的反复作用,其中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都对“在+处所”的位置产生了影响。对“在”字结构进行更详尽的分析的是崔希亮,他在《语言理解与认知》一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研究这一表示空间的结构。(1)他指出,“在X上”具有诸多意象,故歧义指数很大,但在具体的使用中,却很少发生理解上的困难。这是因为句子的理解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两种以上的意象时,听话人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图式选择一个与现实契合的意象,而自动将不合适的意象过滤掉;如果不只一个契合,听话者会自动排序,将与现实契合的最紧密的意象排在最前面。在这一过程中,X的内在特性以及X与论元之间的关系、论元与论元之间的关系都有可能成为理解的线索和指引听话人认知选择的路标。(2)空间方位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存在”关系,“存在”至少涉及到三个要素:存在物、存在处所、存在方式(有时还会有不止一个存在物)。“在+处所”有着众多的句法表达式和衍生式,不同的句法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场景,不同的语义场景又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空间方位关系,在认知上形成不同的凸显(图形)。基于语义场景和凸显图形的不同,A式和B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都存在差别。(3)一些句法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句子,却在凸显的论元④、句子的可接受度以及论元和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V-NP2,不同的V-NP2可以构成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场景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形成不同的容器。当这些场景再加上表态的提示成分,就会产生立体的场景结构图像(scenic image),不同的场景结构图像具有不同的句法表现和论元配位。当凸显的论元和所涉及到的场景不相适应时,便会影响到该句子的可接受度。一个句子能否被接受,更多地取决于受话人的语感,它是我们判断句子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语感的建立和语境的构建有直接关系,一个句子是否可以接受不仅要看该句子句法上是否合格,还要看是否能跟一定的语境建立起合适的联系。关于“在+处所”的研究还在继续,本文所介绍的只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对该问题的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对于该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还有待后来人继续完成。
其他文献
传统译论从文本出发,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对等”和“忠实”,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认为作者和原作都是神圣不可违背的,译者一般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
本文对大众传播体系中各媒介渠道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媒介渠道之间的公信力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域与城市类型差别。同时对整个传播体系中各传播渠道相对
中国报纸在设置外勤记者之前,主要通过社外的访员来采集新闻。本文考察了访员的基本类型与特征,对新闻采访史上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拉斯韦尔5W模式是影响经验传播学派的重要学说之一,但对它的形成情况进行专门研究的尚不多见。本文从文献分析入手,对它的形成过程做出了详尽的考察,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阐明
<正> 电机扫膛就是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由于锈蚀、灰尘杂质、机械损伤变形、轴或轴承磨耗过限等原因造成的气隙减小,使电机转动时定子与转子产生摩擦,增加转子转动阻力,从而降
采用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发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使用了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高耐候性的有机硅丙烯酸胶乳。硅丙乳液配方中各组分的用量对乳液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科学评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积极研究其发展模式,是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关键,也对农机主管部门科学
2005年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使公共关系概念所含有的“公共性”特征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公关危机衍变为公共危机已成为公共关系领域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实现组织利益的过程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分鲜草、预干晾晒草(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60%)两个水平,研究分别添加4种不同乳酸菌添加剂、1种酶制剂和1种乳酸
关于广告是应该国际化还是本地化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五十多年,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跨文化广告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如今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把它和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