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科线虫对长江刀鲚消化道组织损伤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在近海生长育肥,常因摄入被感染的鱼虾等饵料而寄生异尖科线虫(Anisakidae)。由于异尖科线虫主要寄生在长江刀鲚消化道和腹腔,受外部水环境改变影响较小,其在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会长期寄生于鱼体。本论文通过生物学解剖和显微观察技术获知异尖科线虫从长江刀鲚消化道进入腹腔的途径及造成的组织损伤,利用ELISA检测了异尖科线虫寄生对长江刀鲚多种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基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异尖科线虫寄生对长江刀鲚蛋白及代谢物的影响,阐述了长江刀鲚应对异尖科线虫寄生的免疫通路。本研究为异尖科线虫与长江刀鲚间的免疫互作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后续研究异尖科线虫寄生对长江刀鲚生殖洄游及种群补充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异尖科线虫对长江刀鲚消化道组织损伤的观察:于汛期内在长江口采集寄生异尖科线虫的长江刀鲚消化道组织,并采集未寄生异尖科线虫的长江刀鲚消化道组织为对照组,进行解剖检查,扫描电镜和HE染色切片的观察,结果发现:异尖科线虫可穿透长江刀鲚胃体末端和肠组织进入腹腔,未在幽门盲囊组织中发现穿透现象。异尖科线虫寄生破坏长江刀鲚胃组织、肠组织和幽门盲囊组织的黏膜褶皱,导致柱状上皮细胞损伤并脱落,并造成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间分离且聚集大量淋巴细胞,表明异尖科线虫寄生可能不利于长江刀鲚的健康。2.进行长江刀鲚免疫指标表达水平分析:利用ELISA分别测定了对照/寄生组长江刀鲚的脾脏、头肾和血清中7种免疫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对照组脾脏、头肾和血清中免疫指标水平表达的趋势均为Ig D(P<0.01)>Ig M(P<0.001)>Ig T(P<0.001)>MIF(P<0.001)>TH1(P>0.05)>TNF-α(P>0.05)>IL-10,且血清中免疫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脾脏和头肾(P<0.001);(2)各寄生组脾脏中7种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头肾中除Ig M外的6种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整体而言,寄生组IL-10水平随着寄生数量增加而下降,TH1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加呈下降后上升趋势,MIF、TNF-α、Ig D、Ig M和Ig T则与TH1相反,且脾脏(Ig T、TNF-α、TH1、MIF、Ig M)、血清(TH1、Ig D、IL-10、TNF-α)和头肾(Ig T、TNF-α)中免疫指标水平与寄生虫数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异尖科线虫寄生会诱导长江刀鲚炎症指标和适应性免疫指标发生改变,且头肾、脾脏和血清中免疫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异尖科线虫数量相关。3.进行长江刀鲚肝脏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i TRAQ技术进行对照/寄生组长江刀鲚肝脏组织蛋白分析,共筛选出339种差异蛋白,其中上调共193个,下调共146个。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共37个,其中上调共9个,下调共28个。通过GO分析发现大多差异蛋白具有溶酶体和补体功能,pathway富集分析共筛选出吞噬体、溶酶体、内吞、自噬-动物、补体和凝血级联、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0条免疫相关通路,其中主要的7种免疫相关差异蛋白补体C3、C7和C1q、MHC-Ⅰ、MHC-Ⅱ、Ig、Rab-7a,这7种免疫相关蛋白在寄生组中均显著下调。推测异尖科线虫寄生会抑制长江刀鲚补体级联反应和吞噬过程,可能有利于异尖科线虫的存活。4.进行长江刀鲚肝脏代谢组学分析:利用LC/MS技术进行对照/寄生组长江刀鲚肝脏组织代谢物分析,共筛选8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共60个,下调共28个。多元统计分析(PLS-DA和OPLS-DA)表明,异尖科线虫寄生对长江刀鲚肝脏代谢物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鉴定出显著变化的信号通络,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中枢碳代谢(癌症)、亚油酸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ABC转运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其中与免疫通路相关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中所有差异代谢物均显著下调,其余9种通路大多数代谢物表现为显著上调。反映了长江刀鲚与异尖科线虫之间复杂的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正>有着35年深厚积淀的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已成为具有高影响力、高质量的国际性展会。西安昱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昌环境)及其控股子公司常州利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携先进VOCs废气治理技术及沸石浓缩转轮展机亮相CIEPEC2021。在本次展会上,昱昌环境深刻感受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行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生产的不二选择。
期刊
我国的陶瓷修复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最早于唐代就可见明确的关于陶瓷修复的文字记载。本文将主要梳理古文献中所见传统古陶瓷修复工艺中的胶粘工艺,并将其发展脉络分为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对传统古陶瓷修复工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陶瓷修复史的完整呈现,还能为现代古陶瓷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期刊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检测残余肿瘤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二次电切的114例膀胱癌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术后相关信息,二次电切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47个月。根据二次电切病理是否阳性及二次电切术后随访是否复发各自分为两组,即肿瘤残余组与无肿瘤残余组,以及肿瘤复发组与无肿瘤复发组。探讨了影响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以及
期刊
对环保型改性陶瓷胶粘剂在陶瓷类文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苯酚和去离子水为原料,以乳化剂为添加剂(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改性陶瓷胶粘剂。利用扫描电镜对环保型改性陶瓷胶粘剂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保型改性陶瓷胶粘剂能够在约定固化时间、100℃温度下粘合固化完成陶瓷的修复,能够保证剪切强度和修复效果达到最佳。
期刊
双锯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雀鲷科(Pomacentrid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作为一种热带海水观赏鱼,双锯鱼因其多样的体色广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海葵双锯鱼(Amphiprion percula)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成鱼体表均有三道白色竖纹,分别位于眼睛后方、背鳍中央和尾部,体表的橘黄色、黑色和白色区域依次排列,但前者白色竖纹旁边的黑色区域比
学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产量最高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然而死亡率高达80%的草鱼出血病(Grass carp hemorrhagic disease,GCHD)频繁爆发,给我国的草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GCHD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感染草鱼引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主
学位
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作为亲本生产更具有盐碱耐受能力的杂交罗非鱼,是研究鱼类渗透压分子调节机制的可靠对象。本研究对莫桑比克罗非鱼在盐碱胁迫下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探究盐碱胁迫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组织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盐碱胁迫下的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莫桑比克罗非鱼鳃组织m RNA
学位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的一种信使分子,在免疫细胞的激活与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及炎症反应等一系列过程中均有涉及,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学反应。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IL-1家族的细胞因子成员之一,可以表达于各种免疫与非免疫细胞,在机体抵御外界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入侵、感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1(IL-21)属于I型
学位
全球土壤和水的盐渍化程度日趋扩大,严重威胁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在滨海盐碱水试养脊尾白虾过程中,发现脊尾白虾能够正常生存,但其生长及繁殖能力在高碳酸盐碱度下明显降低。为探讨脊尾白虾盐碱耐受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脊尾白虾“黄育1号”为研究对象,构建碳酸盐碱度胁迫后鳃和肝胰腺组织的转录组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基因、蛋白和代谢层面解析其碱度适应机制;以河北沧州养殖基地脊尾白虾耐盐碱品系和“黄育1号”为
学位
水体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影响其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等生命过程。低氧常给水产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存活等活动造成威胁,而且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的胁迫因子常会叠加出现,尤其是夏季水体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氧降低、病原菌数量增加、p H改变等,多种因子相互协同会加速对水生生物的胁迫。很多水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低氧等逆境胁迫的耐受和适应能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