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髄损伤合并长骨骨折后血清leptin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一、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时外周血清leptin水平及骨痂组织中Leptin的表达,探讨Leptin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二、研究临床上脊髓损伤合并长骨骨折的患者损伤之后血清leptin水平的变化,以及leptin和患者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以及leptin水平和患者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一、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骨折组和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各18只.使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打击伤,予以大鼠右侧股骨中段横行截断并以直径1.5mm克氏针固定,在股骨髁间凹处剪短克氏针,避免限制膝关节活动。分别于1、2、4、8、12周予以大鼠股静脉穿刺取血清,使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外周血清中Leptin水平,骨折标本摄X线片及三维重建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测量骨痂的体积,使用骨痂组织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二、在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在我科收集到的15个脊髓损伤合并长骨骨折的患者和同一时期无脊髓损伤的15个长骨骨折的患者进行配对比较,使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标准的股骨或胫骨髓内钉技术固定骨折,并予以术后2、4、8、16周分别测量患者外周血清leptin的浓度,同时使用拍摄患者标准的长骨正侧位片使用Lane-Sandhu Scores评分系统测量患者的骨痂,并使用双能X片测量患者的骨密度情况结果:一、第2,4,8周与对照组相比骨折并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骨折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第4周时骨折并脊髓损伤组大鼠血清Leptin升高水平较其它两组明显(P<0.05);从第8周开始,手术3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都有所下降,但骨折并脊髓损伤组Leptin浓度仍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在第4、8周骨折合并SCI组中leptin阳性细胞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2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损伤合并骨折组形成骨痂体积在X线片上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中骨痂组织Leptin免疫组化染色平均阳性细胞数比骨折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二、第2,4,8周与对照组单纯的长骨骨折患者相比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患者外周血清Leptin浓度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脊髓损伤合并长骨骨折组在术后第2、4周骨痂组织Lane-Sandhu Scores评分比单独长骨骨折组显著增高(P<0.05),但对照组患者在4、8、16周骨密度比脊髓损伤合并长骨骨折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1)、我们的实验显示在脊髓损伤之后骨折愈过程中leptin的表达明显增高,骨折愈合加快。尤其是骨折合并SCI的大鼠模型中,Leptin水平与骨痂形成程度存在密切相关。(2)、脊髓损伤合并长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外周血清leptin浓度持续增高,在一定的时间内骨痂体积形成较多,但由于脊髓损伤导致局部骨折的失神经支配及肢体废用性萎缩导致后期脊髓损伤的患者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但是leptin的浓度和骨密度(BMD)之间未得出有正性的相关性。(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示: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血清中leptin水平升高和BMD的降低。(4)、在手术后的2,4,8周脊髓损伤组BMD都表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单纯骨折组的BMD在手术后并未减少,该组患者血清中leptin水平与BMD呈正相关,表明身体负重行走的能力和重力对肌肉刺激,这些因素阻止了骨密度(BMD)减少(5)、在术后的第4周,脊髓损伤组伴下肢骨折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加快、骨痂体积增加,而在8周之后脊髓损伤将对骨折的代谢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骨密度明显降低,骨矿化下降。(6)、在术后的16周脊髓损伤组,血清中leptin再次显示了其骨形成的促进作用,这也表明了血清中 leptin在骨折愈合的过程的促进骨形成及提升骨细胞的成骨能力与术后患者的负重活动和正常的脂肪代谢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7)、低骨密度的骨结构可能干扰的骨代谢的重构过程,导致骨折愈合过程的骨量的减少。在这里,我们发现相同的结果同时出现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高BMD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形成。此外,,常规的负重活动和功能锻炼可以增加骨强度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希氏束起搏安全性分析[目的]通过对符合起搏适应症的患者进行希氏束起搏(HBP),并进行阈值、感知等参数随访,观察希氏束起搏的近期安全性。[方法]2014年07月至2016年3月期间,根据ACC/AHA/HRS指南选择符合永久起搏适应症的患者进行HBP。在起搏时区分选择性HBP(S-HBP)及非选择性HBP(NS-HBP)。采用3830电极通过C315 His鞘进行希氏束起搏,同时植入右心室
研究背景: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功能和血供。内皮功能紊乱(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糖尿病等。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氧化应激造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增强。氧化应激造成的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骨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是第二大常见的骨肿瘤,且对放化疗药物均不敏感。吡咯喹啉醌(PQQ)是一种可溶于水,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小分子物质,起初被作为酶的辅因子。PQQ与哺乳动物的健康关系密切,可以促进机体生长、生殖,对神经、心血管系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QQ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对人肺腺癌、肝癌及脑癌等细胞系均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其对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这使得PQ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30年来,世界各地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DI)率稳步上升,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感染构成全球威胁。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为革兰阳性产芽孢厌氧杆菌,其本身没有侵袭性,部分产毒细菌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以及二元毒素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假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
第一部分门静脉结扎术促进梗阻性黄疽大鼠肝脏再生目的: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探讨门静脉结扎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非结扎侧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C-Sham组)、梗阻性黄疸对照组(C-OJ组)和门静脉结扎组(PVL组)。C-Sham组仅游离大鼠肝左、中叶的胆管和门静脉,不做结扎和切断;C-OJ组通过结扎并切断大鼠肝左叶和中叶的胆管,建立梗阻性黄疽模型;PV
目的:华法林引起的心脏瓣膜钙化是临床上不容忽视的新不良反应,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尚未被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究一种新的蛋白——肽酶抑制蛋白PI16在华法林诱导的主动脉瓣瓣膜钙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人的瓣膜组织中PI16的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培养猪的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VICs),采用Ad-MCMV-PI16-HA-P2A-GFP腺病毒感染猪主
研究目的:急腹症是最常见的外科急症,目前在急腹症手术麻醉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但在全身麻醉的时候肌松药的剂量较正常患者大;临床上也观察到在急腹症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经常出现肌肉强直的现象,即使给予了肌松药也不能很好的松弛。这表明肌松药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不能完全阻断肌肉收缩,此时肌肉强直可能是由于细胞内钙超载所致的肌细胞不协调收缩引起,但对于急腹症下肌浆网功能和胞内钙水平变化的研究,国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在非酒精性因素的影响下,过多的脂肪在肝脏中积聚造成的肝脏脂肪样变性。脂肪肝是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单纯的脂肪肝有着较好的预后,但是进一步发展会成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已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一系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调节异常等。另外,肝脏脂肪积聚也会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肝脏葡萄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多由高空坠落或交通事故所致,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基础研究的热点。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口服或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方法很难达到持续的药物有效浓度,并最终作用于损伤的脊髓部位。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能够直接作用于损伤段脊髓的药物传递系统,对于治疗脊髓损伤非常重要和关键。目的:(l)构建一种由泊洛沙姆407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本质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礼仪教育在思想情操上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在实践上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正确做法,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礼仪观念,提高高校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