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清末程咬金形象演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咬金本是隋唐历史更迭中一名普通的武将,但其形象进入文学作品后,家世、相貌、武器以及性格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成,而是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通过历代话本、戏曲、小说等多种文体的不断积累和改造,程咬金才呈现出我们现在喜闻乐见的形象。本文将梳理从唐代到清末程咬金形象的流变过程,分析背后的文化意蕴,并探讨明清时期小说作品中程咬金形象的塑造技法。
  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并概述了前人的研究状况。
  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唐宋时期程咬金形象的历史原型。以唐代文章、笔记以及唐宋史书中关于程咬金的记载为文献基础,概括出其历史形象具有骁勇善战、明智果断、忠心守礼、功勋卓著、出身豪族等特质。第二章为元代程咬金形象的继承发展。《薛仁贵征辽事略》中的程咬金形象与历史原型一脉相承,展现出爱惜人才、深明大义的特质。元代杂剧中的程咬金形象出现明显的雅俗分化。第三章为明清时期程咬金形象的丰满定型。本章以明清时期有关程咬金的隋唐题材小说为文本依据,分析描述程咬金出身改写、外貌定型的外在变化以及内在性格的丰满。本时期程咬金性格的丰满主要体现在喜剧性、孝义观、反叛性以及生活化四个方面。第四章为明清小说中程咬金形象的文化意蕴。本章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揭示明清时期程咬金形象体现出市民阶层的发迹理想与爱财惜命的现世追求。第五章为隋唐系列小说中程咬金形象的塑造技法,本章主要分析作者在塑造程咬金形象时所使用的神异叙事、对比、因袭改写等塑造技法。
  结论部分回顾了程咬金形象的演变经过,并简要介绍了当代程咬金形象在评书、影视以及游戏领域的发展。
其他文献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的创新体现,也是国家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学习和研究的重大价值。目前针对本书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领域,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很少,尚无学者从语篇角度进行探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篇衔接、语篇推进、语篇语境三个角度对《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研究考察,分析影响语篇连贯的因素,总结语篇连贯的特点。  首先,对《论坚持推动构建
“微”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先秦时期“微”是一个意义和功能多样的实词,发展至现代汉语却逐渐类词缀化,语法功能和意义发生了改变。“微”的演变是语言变异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以“微”为考察对象,结合语法化理论,对“微”的演变过程、动因和机制进行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探寻“微”的来源,考察“微”的本义,确定其核心义,梳理了“微”从古代汉语至现代汉语的词义演变路线。“微”最
学位
构式语法作为新的语言理论产生以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现代汉语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没什么可X的”作为现代汉语常用构式,形式简洁,使用频率颇高,本文对CCL、BCC语料库和微博、百度等网站的语料进行检索,通过描写解释、定量定性和形义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考察构式“没什么可X的”在句法层面、构式意义、语用功能方面的特征,并从历时角度梳理构式“没什么可X的”的发展历程。  论文正文包括几下几部分
学位
“AV”式双音动词,即由“形语素+动语素”构成的双音动词,属于异质语素构词。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672个“AV”式双音动词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现象描写与机制阐释、系统研究与个案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结构、语义、认知机制和范畴化4个角度对该类词进行考察与探究。  首先,分析“AV”式动词的结构和语义。根据构词语素的结构关系,该类词可分为偏正式和联合式两类。根据构词语
学位
襄阳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水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一座文化名城。她孕育出了众多的文学艺术名家,产生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考察宋代襄阳城及其周边文学,涉及到宋代襄阳文学对其历史文学遗产的确认与继承、宋代襄阳文学自身发展脉络。内容主要为三个方面:  首先,主要梳理襄阳文学丰富的历史文学遗产,其中包括:襄阳耆旧如羊祜、杜预、山简、习凿齿等所积淀下来的魏晋风流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南朝民歌
学位
陈继儒的身份多界定为“通隐”。他深刻认识到明代社会的黑暗腐朽,因而选择隐居,坚卧不起。然而,他隐居之后,并没有忘记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道义与责任感。这在其论说文可见一斑。诚然,陈继儒的论说文内容广泛,实学、史学、学问、艺术等均有创获。而本文的重心主要放在陈继儒经世致用的一面,故而主要就其实学和史学类论说文进行研究,以彰显其经世之学及用世之心。当然,其部分论学文章与本文也有一定关系,但考虑到前人已多有
学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孟郊是中唐时期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唐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孟郊早期生活经历不可详考,其成年后生活之困穷和精神之抑郁,从孟郊诗歌之自况和同时代其他文人诗作对孟郊生活的怜惜之意可证,此种现实可能导致了其作品多“寒”“病”等。北宋苏轼以“郊寒岛瘦”一
学位
《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其艺术成就可谓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集的巅峰之作,在国内外有着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将《聊斋志异》定位为既是“搜神”“谈鬼”之作,同时也是“孤愤之书”;受众也认同蒲松龄对该书的这一自我定位,将《聊斋志异》纳入发愤为文的心灵文学史中,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蒲松龄《聊斋志异》所寓之“孤愤”,实际上是蒲松龄在现实中失意遭际的自我补偿,也就是假幻设以
学位
陆游向来以老健高寿著称,但同时又一生多病,有着丰富的疾病体验。陆游一生多诗,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大量的疾病诗就是在疾病体验之际创作的。特别是在晚年,陆游以赋闲居家为主,他对疾病的认识、表现和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多病多忧和家国多故多变的现实勾连起来,这使得其疾病诗具有了一定的成熟而深刻的晚期风格。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疾病诗歌的研究现状,同时简
学位
况周颐是晚清民初词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与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合称为“清季四大家”。况周颐癖词五十余年,无论在词学的创作还是理论上,都留下了丰厚的论著。其中《蕙风词话》是其词学理论的代表与总结。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况氏的生平与著述、词学思想、词学创作以及遗民文化心态等方面,做出了论述与探讨。  第一章对况周颐的生平和著述情况做出了介绍,并简介了况周颐有文学活动的重要家庭成员,如祖父况祥麟、祖母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