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新融合基因TBLR1-RARα的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转录因子AML1结合位点及转录调控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APL病例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t(3;17)(q26;q21)变异易位。我们应用5RACE方法鉴定发现了TBLR1-RARα融合基因,这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RARα融合基因。本研究通过对全新的APL融合基因TBLR1-RARα结构、致病机理及对药物反应的研究,阐明该类APL的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从而对APL目前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研究方法:采用5RACE方法结合RT-PCR技术克隆得到患者携带的全新融合基因TBLR1-RARα cDNA全长序列。构建TBLR1-RARα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观察ATRA处理前后,TBLR1-RARα融合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亚细胞定位的改变;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观察ATRA处理前后,TBLR1-RARα融合蛋白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情况及对转录抑制复合物的募集情况;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观察TBLR1-RARα融合蛋白的转录调节作用。构建TBLR1-RARα慢病毒载体,分选高表达TBLR1-RARα融合蛋白的HL-60混合克隆细胞,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TBLR1-RARα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我们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携带t(3;17)(q26;q21)染色体易位的疑难APL病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RARα融合基因---TBLR1-RARα融合基因。TBLR1-RARα融合基因符合RARα融合基因的特点,累及RARα基因并且包含RARα基因3号外显子及其3’序列,所编码的融合蛋白含有TBLR1的LisH结构域和RARα的B-F区。TBLR1-RARα融合蛋白以弥散的形式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内,与其他RARα融合蛋白一样,TBLR1-RARα融合蛋白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募集转录抑制复合物对RARα靶基因进行转录抑制。TBLR1-RARα融合蛋白对RARα存在负显性抑制作用,这种作用能被RARα过表达缓解。在ATRA的作用下,TBLR1-RARα融合蛋白的表达下调,不再形成同源二聚体,而且TBLR1-RARα融合蛋白可以介导转录抑制复合物的解离和降解,但同时也能部分稳定转录抑制复合物结合在转录调控区,使TBLR1-RARα融合蛋白对RARα靶基因的转录抑制作用减弱,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最终诱导细胞分化。   研究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RARα融合基因TBLR1-RARα,并对其功能、作用机理及其对药物的作用进行研究。最终发现与野生型RARα不同,TBLR1-RARα融合蛋白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募集更多的转录抑制复合物对下游靶基因进行转录抑制,从而促进APL的发生。TBLR1-RARα的转录抑制作用能被过表达RARα和ATRA的治疗所缓解,最终诱导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目的:   1.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形成的肥胖大鼠模型;   2.观察嗜酸乳杆菌、低聚果糖及其混合制剂灌胃对肥胖大鼠体重、血脂、脂联素和血管内皮NF-κB表达的影响,以期望为儿
目的: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是(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检测。  目的:制备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Emodin-polylactic-co-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可合并多种急慢性并发症。据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mi R-21表达影响。方法:(1)用不同浓度(100,250,500 ng/m L)LPS刺激RAW264.7细胞,RT-PCR法检测mi R-21的表达、
目的:   应用钆布醇及钆喷酸葡胺造影剂,研究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对脊髓血管的显示情况。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因怀疑脊髓病变而进行脊髓平扫加增强的37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e,AVF)通畅率和静脉端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重2.0~2.5kg,不区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表面Toll样受体(TLR)表达状况,探讨TLR表达异常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EpCAMmRNA和MUC1mRNA的表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45例NSCLC患者,2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评估达英-35治疗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同时,本文提供了对痤疮基本发病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并用多种药物治疗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通过对甾体类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