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材料和锰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储能器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结构的锰氧化物因其高能量、高安全性、高热力学稳定性、低电势以及低成本等优点,不仅在传统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备受关注,同时也成为一些新型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容器、锌离子电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纳米结构锰氧化物存在着导电性差、体积变化大以及结构与界面稳定性不佳等问题。具有独特电子结构和空间构型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不仅能通过在导电性、电荷传输能力、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成为解决上述锰氧化物固有问题的“钥匙”,而且能通过其在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优异综合性能而拓宽和提升锰氧化物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本论文从材料结构和器件结构的设计入手,构建基于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锰氧化物的高性能储能器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MnO负极材料存在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较差以及体积变化带来的界面与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10纳米级超细Mn O纳米线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系统地研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二维石墨烯沿Mn O纳米线卷曲对其进行包裹形成一维核壳结构,在提升Mn O的电子传递能力的同时,能够抑制Mn O纳米线的体积变化来提升电极材料的结构和界面稳定性;同时这种一维核壳结构“镶嵌”于二维石墨烯片层中并相互搭接聚集成三维石墨烯气凝胶宏观体,保证了贯穿整个电极的电子传递和离子扩散能力。此外,针对复合电极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探究了Mn O纳米线径向尺寸对反应动力学尤其是离子扩散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地,将上述结构的电极材料制备成高压实密度、高面载量的自支撑电极,并通过H2O2刻蚀石墨烯造孔处理来改善这种高面载量、高厚度电极存在的离子传输阻滞问题。2.为进一步提升MnO负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来满足锂离子电容器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制备了一种在三维互联石墨烯卷导电网络上原位负载Mn O纳米颗粒(~45 nm)的自支撑负极。在这种电极中,内部互联的管状石墨烯卷导电网络起到了多功能的作用:充当如“高速公路”一样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通路,同时能够缓冲Mn O纳米颗粒的体积膨胀并保证其结构稳定性。Mn O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卷导电骨架之间通过一种较强的化学键作用进行结合,在提升电荷转移能力的同时增强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基于这种稳定的三维导电网络和快速的电荷转移能力,所构筑的负极表现出超高倍率行为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基于此自支撑负极构建了锂离子电容器,其功率密度为139.2 W kg-1时具有高达179.3 Wh kg-1的能量密度,同时具有在5 A g-1下循环50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0.8%的循环稳定性。3.为了发展高安全性的储能器件,构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针对锌离子电池所用Zn负极面临枝晶生长的问题,采用碳纳米管薄膜作为保护层,制备出一种抑制枝晶、稳定的碳纳米管薄膜/Zn负极。碳纳米管薄膜由内部三维相互连接、具有“Y”型结点的碳纳米管连续网络构成,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可以起到均匀Zn负极表面的电荷分布并避免局域的电荷积累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保护后的Zn负极表现出更低的沉积/剥离过电势(~50 m V)和更稳定的沉积/剥离时间(超过1000小时)。进一步地,此碳纳米管薄膜/Zn负极与α-Mn O2纳米线正极共同构建的Zn//Mn O2锌离子电池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循环稳定性。4.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的一体化电池结构,实现了其高柔性和长寿命的双重构建。在这种一体化电池结构中,Zn负极表面涂有一层由三氟甲烷磺酸锌和聚酰胺组成的保护层,这种保护层不仅能抑制负极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而且能发挥“胶水”的作用将Zn负极和聚酰胺隔膜紧密地粘合。由多壁碳纳米管与α-Mn O2纳米线相互交联构成的具有高柔性的导电网络负载于聚酰胺隔膜的另一侧并发挥双重作用:既作为正极来容纳Zn2+,又作为集流体发挥集流作用。得益于一体化电池结构中组分间连续无缝的连接,可以防止在不同的机械变形下相邻组分间的相对位移或分离,确保稳定的活性负载和/或电子传输。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一体化结构的锌离子电池不仅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弯曲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90%),而且相比传统分离式电极结构具有显著提升的循环稳定性(2 C倍率下循环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9.4%)。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这给计算机的运算量和运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应运而生。量子计算机在相同数量的运算单元的情况下比传统计算机具有更大的运算量和更高的运算速度。但是,传统的量子比特极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导致运行出错,因此,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而基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拓扑量子计算机由于其受体系的拓扑保护,对外界局部扰动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
在过去三十年中,锂离子电池(LIBs,Li-ion batteries)的商业化彻底改变了世界。这主要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性能,使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利用对现代社会大有裨益的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帮助人类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缓解气候变化等方面,电池技术同样大有可为。为了人类可持续而又高质量的生活,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替换化石燃料是将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用于生产制造锂
得益于飞秒激光独有的时间特性,其在科研、工业加工、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也进一步推动着飞秒光源的发展,比如高次谐波及阿秒科学促进了少周期、高平均功率飞秒放大器的发展,精密计量及光学频率梳促进了高重频飞秒振荡器的发展,而强场物理实验比如激光尾波场加速,实验室天体物理和质子加速等则极大地推动着高峰值功率高对比度超强激光系统的发展。因此提升飞秒激光的时域参数比如脉冲宽度、重复频率、时间对比度
多铁性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铁性的材料,即材料同时具有铁电、铁磁或铁弹特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铁性材料被广泛关注,并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该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还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此外,多铁性材料的磁电耦合特性以及多场耦合效应也是被关注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材料合成理论及技术的快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成为多铁性材料的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验上,都已经在几何阻挫磁体中发现了奇异的量子态,如自旋冰、自旋液体等行为。但对于具有阻挫的量子磁体,想要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之间实现直接且精准的对比,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最近,一种新的量子阻挫磁性材料Tm Mg Ga O4(TMGO)在实验室中被成功合成,该材料独特的几何结构和原子性质使得它的磁性可被三角格子上的量子伊辛模型来描述,这就给实现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直接对比带来了机会
近二十年来,拓扑概念从数学分支引入到凝聚态物理领域,并扩展到固体能带理论,极大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的发展。从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到三维拓扑绝缘体的实验验证,再到如今拓扑半金属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的拓扑电子态正在逐渐被发现。拓扑材料具有丰富且新颖的电子态结构,对于自旋电子学和拓扑量子计算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在层状拓扑材料中发现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比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轴子绝缘体态、高阶拓扑
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可以通过多种非温度参量调节,如掺杂、磁场、压强等。在这个调控过程中,超导体的电子态和费米面结构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为探索高温超导配对机制,厘清电子态和费米面结构的演化尤为重要。输运是一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可以有效反映各种电子态信息的测量手段。例如,通过测量霍尔可以得到材料载流子浓度,测量热电势得到材料费米能,测量转角磁电阻研究电子态的对称性等。本文通过发展电热输运技术围绕两类高温超导
具有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具备三维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奇物理特性,逐渐成为材料研究的焦点之一。这些二维材料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探索极限条件下基础化学和物理的材料平台,同时有可能提供现有材料无法企及的全新机遇。在这些二维层状材料中,原子层通过较弱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单层或少层纳米结构。相邻原子层之间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材料的集成更加灵活,有助于人们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优异的性能(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隔膜起到了分离正负极,绝缘电子和导通锂离子的关键作用。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使用的隔膜均采用聚烯烃类隔膜,例如聚丙烯/聚乙烯(PP/PE),或者基于聚烯烃隔膜改性而来。这是由于聚烯烃类隔膜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能、化学性能稳定,易于量产且价格低廉。但是由于聚烯烃PP/PE
磁镊是单分子力谱技术之一,具有高通量以及对实验样品损伤小等优点。它通过施加力将单个分子的内部结构打开,从而在单分子的水平上研究样品的稳定性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内部结构。本文主要是使用磁镊技术对单个核小体展开的研究。论文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1)我们发现组蛋白H2AK119的泛素化会加强核小体的稳定性。每个核小体有两个H2A组蛋白,当两个H2A组蛋白都泛素化后,核小体外圈打开力由5pN增加到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