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脉管制冷机精细化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红外探测是对地和对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低温制冷机是红外探测载荷的关键元部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空间用双驱动斯特林制冷机、气动斯特林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目前已有28台套在轨稳定运行。近年来,空间红外探测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探测器已经发展到长线列或者大面阵的万元甚至百万元大规模探测器,工作波段涉及短波、中长波,至甚长波波段。对地观测精度达到地球同步轨道的几十米级、太阳同步轨道的亚米级,单颗星制冷机台套数需求至近10台套,系列组网星同时往高轨几颗星和中低轨几十颗星的星座组网发展,对空间低温制冷机提出更大冷量、更低温度、更高效率、更低振动输出、更高一致性等要求。本文在深入理解应用迫切需求的基础上,以脉管制冷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核心部件直线电机、回热填料及惯性管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提出了回热器填充时的不均匀孔隙率与边缘间隙的仿真方法并给出了其对性能影响的量化分析、线性电机不同结构形式的仿真方法和颤振抑制方法、以及不同散热面温度下惯性管适应性优化方法,对其精细化仿真中的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制冷机的整体效率、降低振动输出,并具有更宽的环境温度适应性、更高的小批量生产性能一致性。搭建了脉管制冷机的综合测试实验台,针对上述三项关键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构建直线电机二维/三维精细化仿真模型以提高电机效率并研究振动输出特性直线电机铁芯损耗和压缩机颤振输出是影响制冷机效率以及工程应用的关键,针对此开展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对比软磁材料不割缝与均匀割缝两种状态,分析了铁损随输入功率、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二维和三维两种仿真值与实验值的差距。研究了双活塞对置式压缩机的轴向颤振,仿真分析了两侧板簧刚度、动子质量、磁感应强度不一致对电机的一阶颤振力影响,两侧动子轴向相对位置对二阶轴向颤振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对以上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2)研究回热器分段孔隙率及边缘间隙对制冷性能影响规律回热器不锈钢丝网填料的填充情况是保障冷指性能的关键,针对填充过程中的分段孔隙率特性与边缘间隙特性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对比了10W@80K设计的冷指均匀孔隙率填充和分段差异孔隙率填充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规律。当惯性管调相参数和冷指主结构不变时,在较低的制冷温度下,采用低温段低孔隙率和高温段高孔隙率填充时,将偏离制冷机最优阻抗分布,不利于提高制冷性能,而制冷温度较高时分段孔隙率填充的阻抗偏移后仍在较优范围内有利于提升制冷性能。同时,开展了不同回热器边缘间隙下的回热器及冷指性能影响研究。随着回热器中部间隙宽度增大,回热器损失增加并导致制冷效率降低。3)研究温度对惯性管影响特性并实现宽环境温度下高效调相惯性管是调节脉管制冷机相位分布的部件,工程应用中惯性管温度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其温度变化影响调相能力从而影响制冷性能。对惯性管在不同温区下提供的阻抗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偏离最优阻抗距离最小化来设计最优的惯性管长度。分别在243 K、293 K和313 K温区优化了三组气库惯性管,针对这三组惯性管对制冷机在不同散热面温区下的制冷性能开展了实验和模拟研究。随着三组惯性管偏离各自的最优散热面温度,冷指制冷性能衰减。当各个惯性管工作在对应的最优温区时,制冷性能接近。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通过调节惯性管长度可以实现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高效调相,并进行了实验验证。4)基于精细化仿真技术实现两款脉管制冷机优化设计基于三个部件关键技术的精细化仿真方法,分别针对PTC40-170和PTC2-40两款脉管制冷机的研制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调整直线电机、回热器填充以及惯性管长度等参数。此外在多款工程制冷机上应用了精细化仿真方法后,电机效率显著提升,压缩机颤振力输出明显减小,制冷机产品的一致性获得提升。
其他文献
生物催化技术符合“绿色化学”所倡导的资源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理念,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非水相生物催化则为许多水不溶性底物的生物催化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绿色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非水相生物催化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反应介质绿色化。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因其制备简便、性质可设计、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评为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
学位
自愈合导电水凝胶兼具自愈合和导电双重特性,近年来作为智能材料家族的新成员而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柔性电子设备是自愈合导电水凝胶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不仅利用了水凝胶的柔韧性,还增强了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耐用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水凝胶都存在机械强度较低、拉伸性能较差以及缺乏黏附性能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可持续绿色天然高分子资源,含有丰富的甲氧基、酚羟
学位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属胡桃科(Juglarui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的单种属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多用途树种,具有较高的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目前有关青钱柳的研究集中在人工繁育、化学活性成分及其药用保健功能等方面,而对其病害以及其抗病机制却鲜见报道。近年来,病害调查发现青钱柳炭疽病在江苏多地的种植园发生,并呈现
学位
将可再生的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木质纤维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构成,在自然界中储量巨大,是最具潜力替代化石资源的可再生碳资源。葡萄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经催化转化可以制备包括果糖、5-羟甲基糠醛(HMF)、乙酰丙酸(LA)、γ-戊内酯(GVL)等一系列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非均相催化剂具有易于分离、活性位点易
学位
为了解决可预测的化石燃料消耗问题,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优质的绿色储能装置或系统。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效率、出色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石墨作为商业阳极材料,其理论容量仅为372 m A h g-1,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种生物质炭材料具有可再生性、低成本、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LIBs阳极的最佳选择之一。甲壳素的单元结构为N-乙酰基-D-
学位
快速热解作为一种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方式,在温和的热解过程中所得的生物油产量可达70%,而初级的生物油因成分复杂、含氧量高、稳定性差等特点,在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进一步对热解生物油进行提质优化,以制备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催化裂解是促进重质生物油脱氧向轻质化组分转化的有效途径,以生物质炭作为生物油提质的催化剂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课题以松木屑为原料,围绕具有多活性位的生物质炭原位催化重质生物油
学位
本论文以麦草制浆废弃物“麦糠”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麦糠中纤维素制备可发酵性糖所面临的预处理技术难题,提出利用麦糠灰分中天然表面活性剂——腐殖酸作为促进剂来提高其水热预处理效率,揭示腐殖酸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促进木质素溶解机制,探究腐殖酸在麦糠纤维素酶水解过程的影响。最终,基于高灰分麦糠为生物炼制的原料,腐殖酸为预处理添加剂,构建了高效的水热预处理优化技术,实现从麦糠中高效生产低聚木糖和可发酵性糖策略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骼退行性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on Disease of Intervertebral Disc,DDD)的发生率日渐增高。其中椎间盘退变发病时间更早,其所导致的颈肩痛、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四肢无力以及神经受压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退变椎间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包括椎
学位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迁移至外周,最终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中。从共同淋巴祖细胞发育形成成熟的na(?)ve T细胞,na(?)ve T细胞被抗原活化产生应答,后形成不同的T细胞亚群。在细胞亚群形成及分化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是调控的核心分子。本课题以转录因子为出发点,分析研究LXRβ对成熟n
学位
由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引起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病死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证实宿主和病毒的遗传多样性与HBV-ACLF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启动子、lnc RNA、mi RNA、以及蛋白编码基因等区域均可以发现潜在的关联致病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