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CD44+CD24-/low干细胞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⑴实验标本:①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新鲜的乳腺癌组织标本68例,②患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33枚,③采集30位健康志愿者和30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液各10ml。⑵实验方法:将乳腺癌组织、淋巴结和血液标本分别制成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⑶实验内容:探讨CD44+CD24-/low细胞含量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临床诊断价值和对临床治疗的反应性。
   结果:①68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在0.1%~15.2%之间,除了ER组和远处转移组内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肿瘤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组内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3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组织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在0%~18.4%之间,0%者共9枚,2枚有微转移;0~10%者共12枚,6枚有微转移;10%~18.4%者共11枚,9枚有微转移。③30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在0~21个/105,中位数为13个/105;30例初治乳腺患者化疗前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在5~35个/105之间,中位数为21个/105;化疗后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在2~48个/105之间,中位数为33个/105 。健康志愿者与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含量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⑴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与ER阴性表达、癌肿侵袭性和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有可能成为一项有前景的临床预后参考指标。⑵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时,比例越高,假阳性可能性越低。⑶健康志愿者血液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少于乳腺癌患者;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升高;血液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有可能会成为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组织学变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和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和中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调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物质。Smads蛋白是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胞内效应因子,它能将TGF-β信号由胞膜转入核内。Smad3过度表达及Smad7被抑制是肝组织纤维化的主要原因。IFN-α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至于IFN-α对TGF-β/
学位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与Kappa分析评价FEV1/FEV6能否替代FEV1/FVC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诊断截点。方法:来自辽宁地区的940名受试者,年龄在18岁以上,可完成合格的肺功能测试过程,并且呼气时间至少是6秒。数据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与Kappa分析,计算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及诊断截点。结果:研究得出FEV1/FEV6的曲线下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指采用各种器械经导管使确诊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有效治疗方法。PCI术后的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再次血管重建。研究表明,
研究目的:后发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后发障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上皮间质转分化是后发障发生过程中主的要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间质转分化最有力的诱导因子,在后发障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TGF—β诱导的间质转分化的生物学过程为后发障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一种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间质细胞生长因子,近年来CTGF在TGF—β诱
学位
背景:结节病和增殖性结核病的临床、病理、免疫特点极为相似,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尤其当结核性肉芽肿病理活检未见干酪样坏死,并且抗酸染色阴性--即表现为不典型结核病时,更是临床鉴别的难点。目前国内外鉴别结节病和结核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病因学和遗传学方面。由于形态学表现无法区别不典型病例,我们着眼于从病因学和遗传学方面寻找一种有效方法对二者进行鉴别。在病因学方面,本科室前期的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
学位
目的: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okemon、P14ARF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2例宫颈癌组织中Pokemon、P14ARF的表达。并采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在这三种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关联性。结果:①Pokemon染色阳性信号以
学位
目的:体外表达异亮氨酸拉链(ILZ)修饰的hsGITRLaa52-177重组蛋白(ILZ—hsGITRL),并初步鉴定ILZ—hsGITRL重组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活性。方法:(1)应用PCR技术,以hGITRL—TA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hGITRLaa52-177基因,在其N端融合化学合成的异亮氨酸拉链基序(Isoleucinezipper,ILZ),获得ILZ—hsGITRL重组基因,通过B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约占妊娠总数的1.9%~2.5%,仍是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快速敏感的血清HCG检测技术、阴道超声技术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的增加,异位妊娠患者多数能得到了早期诊断,为早治疗提供了基础;同时异位妊娠患者中未婚未育人群的比例增加,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更为迫切;年轻女性对腹部疤痕更为在意等因素,异位妊娠采用药物保
学位
目的:探讨S100A4mRNA98A/T、mRNA208G/T单核苷酸多态性和S100A4第一内含子的甲基化状态与山西地区宫颈癌发病及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分别收集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178例和健康人外周血186例为对照组,早期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182例(淋巴未转移135例,淋巴转移47例)及21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未转移170例,淋巴转移43例)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疾病,AD中较为肯定的病理变化是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减少,其特征性表现是细胞外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在SP形成过程中有大量的Ap沉积,其核心成分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水解产生的40~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即Aβ1-40和Aβ1-42。最近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的在AD发病过程中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