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与朴泰远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感觉派和韩国九人会作为中韩两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先锋文学流派,在文学的内在思想意识和外在形式技巧方面都做出了崭新的尝试,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重视角。虽说两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意识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和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产生的,但在中韩两国作家的各自不懈努力下,在各自土壤中开出了颜色各异却很相似的花朵,并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本文中所要论述的施蛰存和朴泰远就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东渐中两国国内启蒙思想逐渐挫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现代主义意识独树一帜,为两国现代主义小说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作家。施蛰存,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所推出的《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一系列小说集,大多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复杂人格的作品为主。不管是从历史梦幻还是从现实都市生活中取材,施蛰存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感,致力于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意识。然而施蛰存的现代意识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将新兴的西方现代主义理念融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当时,现代派文学与占据文坛上峰的左翼主流文学相处并不融洽,而现代主义文学也存在着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的自身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将现代融入现实,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既定规律,多维拓展其现代意识,不失为是对文坛的一种有益补充,这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生存于当时文坛的有效方法。这种创作方式也逐渐影响了施蛰存的作家意识,以至于他在文艺上坚持自由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更愿意容纳宽泛的现实主义。为此,他形成了一种“政治上左翼,文艺上自由主义”的思想。朴泰远,是韩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930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朴泰远对摩登都市文化深有体会,并对风靡当时日本文坛的先锋运动、达达主义、现代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的1933年,他便加入了主张纯文学的文学社团—九人会,与李箱、金起林等人共同成为韩国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者。事实上,朴泰远并非一开始就是现代主义的“疯狂”追随者。在创作初期,他也像施蛰存那样从历史题材入手,写过一两篇历史题材小说。后来他切实感受到了日本殖民统治下,扭曲的都市市民生活以及压抑的知识分子心灵。于是将视线转入到了人物内心,多以自我体验式的方式,描写现代都市知识分子的忧患和抑郁。《小说家仇甫氏的一日》就是反映当时社会青年和知识分子压抑心境的典型作品。不过,在此之后朴泰远并没有继续向深挖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向发展下去,而是逐渐过渡到了写实主义上。在论述中韩两国三十年代文学时,通常将施蛰存和朴泰远定义为“现代主义作家”,并将他们看作是与当时主流文学格格不入的“异端”或“奇葩”。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误导。具体而言,施蛰存曾担任过极具现代性的《现代》杂志的主编,且与“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相结识,此外,他在小说创作中善于使用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多种西方新兴创作手法;朴泰远则加入过强调文学自律性和艺术性的九人会,并在日本东京留学时受到过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浸染,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尝试过多种流行手法。然而,早在30年代施蛰存就不满人们将其定性为现代主义作家,为自己辩护称“我自以为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现实主义的轨道”,并提出“政治上左翼,文艺上自由主义”的创作理念。纵观朴泰远的整个创作历程,也不难看出他是从现代主义的“技巧派”作家摇身转变为写实主义作家的典型人物。单纯将施蛰存和朴泰远归结为中韩两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忠实实践者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事实上,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不仅区别于当时盛行的左翼文学,而且与其他现代派同人的创作相比,他们也都各自保留着自己独有的风格。因此,我们不应将文艺思潮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概念简单地套用在施蛰存和朴泰远的创作上,而应该更多地试图从更加客观、合理的角度解释他们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现代”内涵,开掘出他们真正的“现代主义”思想。其实,施蛰存与朴泰远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地吸纳多种文学思潮,尝试着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不断拓宽传统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观念。他们在小说创作中,以兼容并包的视野,写实与虚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追求着现代主义意识与民族文学相融合的道路。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新批评方法,通过对施蛰存、朴泰远小说的文本分析,结合两人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坛情况,系统地研究两人的文学观,及其小说在思想内容和形式、手法、情感等艺术成就方面的异同;揭示二人对西方现代主义理论的传承与超越,挖掘造就这种传承与超越的深层缘由,阐释他们对“现代”意识的理解,顺势对比出施蛰存和朴泰远小说各自的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和文学及文化价值,为进一步摸索中韩两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做出贡献。全文除绪论外,共设三个章节。绪论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以往研究中的一些不足,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一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与施蛰存·朴泰远的文学追求》,主要介绍中韩两国30年代的文坛状况,作家的家庭背景、个人禀赋,解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两位作家的影响,概括他们各自现代主义意识的形成过程和文学观念。第二章为《施蛰存·朴泰远小说的现代主义主题特征之比较》该部分以两位作家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为具体事例,进行详细比照,总结出小说内容方面的异同点,探究其原因。施蛰存和朴泰远曾主张文艺创作自由,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会像左翼作家作品中的人物那样激进。因此他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是被都市遗忘掉的知识分子、妓女、小职员等市井小市民。然而在具体描写上,施蛰存更加注重挖掘人物的非理性心理,关注精神结构方面的矛盾冲突。朴泰远则注重自我体验和自我探析,以此来解释内心真实。第三章为《施蛰存·朴泰远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之比较》,主要论述两位作家区别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化、民族化的特点。不难发现,两位作家曾经都是现代主义理念的积极追求者和效仿者。但他们在吸收各种新兴理念的同时,也对它们进行了能动的改造。例如,施蛰存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传承就是一种本土化改造的过程;而朴泰远的考现学创作方法论也是对日本民俗学理论的合理应用。此外,施蛰存小说形式的诗化、散文化倾向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读者的深层文化心理形成的。而朴泰远小说中体现出的朝鲜民俗风情和都市民间文化思想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载体。
其他文献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人及其词作风格。2.鉴赏词作的情感、手法,理解其丰富意蕴。(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词句,准确诵读,深入体会词作中丰富的
现代教育要求回归人本身,把握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真正理解学生的想法与感受,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目前而言,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
随着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频脉冲信号测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脉冲高电压信号变化速度快,测量脉冲前沿短、上升时间进入纳秒级范围;脉冲电压幅值高,通常在几
玩具在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将成人世界的事物抽象概括出来,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去告知儿童事理。本论文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目标群
本文主要对莲湖区回坊现存的民族小学的发展沿革以及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全文除附录外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他学者对
星形聚合物是一类最简单的、特殊的支化聚合物,具有独特的三维雪花状结构,是各种功能和性能的新材料。其新奇的结构,独特的性能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原子
曙四区是已开发几十年的老区块,出砂较严重,导致油水井套变严重,利用率低。该区块注采井网极不完善,地层压力低,区块开发效果差。本文目的是利用排砂与防砂相结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套损井越来越多,直接影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甚至报废,损坏的油水井套管修理工作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目前套管损坏治理主要采用整形、磨铣
通过分析、总结当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即公共英语课程开发者与高职院校脱节、专业英语难度大、课程设置模式不合理,以及校本开发者知识与经验的局
英语能力水平主要从四个方面考核:读、写、听、说。因此,英语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在农村,初中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远不及城市学生的水平,这主要受教育水平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