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处理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已成为当今人类需要解决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安徽淮河流域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南方湿润区和北方干旱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之间的过渡带,属我国三级生态敏感地带;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本区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的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本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遗址数量众多,新石器时期先后演绎了石山子文化(8000~6500aB.P.)-大汶口文化(6500~4500aB.P.)-龙山文化(4500~4000aB.P.)三期古文化。这些都为本区开展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本文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区域内新石器文化遗址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利用考古学界已有的考古资料和数据。首先,搜集整理本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及数量、地理位置、文化性质、文化面貌、测年数据和埋藏特点等,然后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各文化期遗址的堆积特征、空间分布和遗址点高程等进行分析,得出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绘制成图并进行统计分析。二是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及主要遗址进行野外实地考察采样。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在安徽天堂寨地区发现一处保存完好、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沼泽地,在该沼泽地获取一个深115cm泥炭剖面并进行了密集采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14>C测年、孢粉、Rb/Sr和磁化率等测试和分析。同时,我们还对本区典型新石器遗址-尉迟寺遗址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品并进行磁化率及地球化学元素等的实验分析。通过年代学、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环境磁学等的研究,对天堂寨泥炭剖面及尉迟寺遗址地层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恢复和重建了该区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演变序列,提取了区域环境灾变信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考古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域自然环境演变序列有机地结合,探讨了安徽淮河流域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对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古文化遗址时空分布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响应,揭示了本区人地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为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对安徽淮河流域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新石器文化时空分布规律及文化发展与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安徽淮河流域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序列 1)全新世初~8.0kaB.P.,全新世开始,随着末次冰期的结束,气候普遍由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过渡,气温开始逐渐回升,但气温并不高,低于现代温度,气候温凉偏湿,植被为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东部沿海海面也低于现代海面。 2)8.0~6.5kaB.P.,随着全新世大暖期开始,气候温暖潮湿,植被为含针叶林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东部沿海海面虽明显上升但并未达到鼎盛时期,对本区的影响并未充分显现。 3)6.5~5.5kaB.P.,本区进入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天堂寨和尉迟寺遗址剖面的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等多指标均指示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含有大量亚热带常绿成分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当时,安徽北部基本上为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范围。年平均气温比现今高1.5℃左右。同时,从苏北沿海海面变化来看,此时,海面达到最高潮,海面高出现代2~3m,对本区地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湖沼发育广泛,自然灾害频繁。 4)5.5~4.5kaB.P.,气候较前期有所变化,孢粉等指标显示,该期气候可能主要是朝着较干的方向发展。随着苏北沿海海面的逐步下降和海岸线的东移,本区的地表环境逐渐好转,有利于人类生存。约在4.6~4.5kaB.P.,天堂寨泥炭剖面和尉迟寺遗址剖面多指标指示该区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气候突变事件,气温出现了短暂而急剧的下降。与周边地区相比,本区的这次气候突变似乎较北方等地来得更晚些,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发生在5500aB.P.左右。 5)4.5~4.0kaB.P.,经过4.6~4.5kaBP左右的气候突变事件,本区气候进入一个相对暖湿的阶段,降水可能有所增加,尉迟寺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水稻的种植开始显著增加,水稻种植规模和数量明显大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海面的下降和海岸线进一步的东移,本区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叠置型遗址比例的增加也证明了这一点。 总体上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气温上升→高温多雨和灾害频繁→温度略有下降且较干→气候湿热而稳定的发展阶段。 2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考古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 1)遗址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从石山子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数量总体上不断增多。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数比石山子文化遗址增加了433%,但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较石山子却减少了-67%;龙山文化遗址数比大汶口文化晚期增加了168%。 2)遗址的平面空间分布特点:石山子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安徽凤台、蚌埠至宿州、淮北一线,分布范围较小,呈聚合分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点呈随机分布状态,分布范围明显扩大。这一阶段大致分为3个遗址群,这些遗址群分布于淮河的主要支流之间:东北部的遗址群主要集中在濉河与黄河故道之间;西南部分布于淮河与泉河之间,中部遗址群最大,分布于浍河与北淝河之间。龙山文化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相当于随机分布但更趋于分散。从总体上看,龙山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一是六安市周围,约有30余处;二是寿县至凤台一线,约有]2~13处:三是蒙城尉迟寺一带,约有18~19处。而本区东部江淮分水岭地区和南部大别山山区遗址均较少,因此,我国龙山文化分布的南界大致在江淮分水岭至大别山北麓一线。 3)遗址的地貌分布特点:石山子文化遗址在地貌上主要分布在离河不远的河流阶地和台地上,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比较简单,分为平原和岗地两种,分别占89%和11%;大汶口文化早期仍为平原和岗地两种类型,分别占67%和33%;到了大汶口晚期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开始增加,有平原、岗地和丘陵,分别占7%、4%和89%;至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达四种,其中平原占77%, 岗地占20%,丘陵占3%,还有一处遗址位于山地。总体上看,从石山子至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逐渐增多,离河的距离也逐渐增加,遗址有从平原向南部山地丘陵方向发展的趋势,即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分布的趋势。但无论哪个文化时期,平原仍是遗址分布的主要地貌类型。从本区古遗址分布的微地貌来看也很有特点,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台形遗址和堌堆状遗址。 4)遗址的堆积和叠置特点:大汶口文化对石山子文化遗址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龙山文化对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重复利用率较高,商周青铜文化遗址对龙山文化遗址的重复利用率也很高。从本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堆积类型和文化遗址叠置系数来看,本区新石器早中期环境变化相对较大,晚期波动较小、利于人类长期稳定生活。 3自然环境演变与新石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的耦合关系 本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密切相关,全新世环境的演变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与中原、山东地区相比,在新石器文化发展阶段、遗址数量和分布变化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①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气候的好转,促进了本区新石器文化的产生,石山子文化应运而生,文化面貌地方性特征明显。本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发展并不落后于中原和山东文化区。②石山子文化出现以后的近千年时间(6.5~5.5kaB.P.),本区出现了文化缺失,古遗址数量极少,这是由于在全新世大暖期的最适宜期,本区受高海面、洪涝、土地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地表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导致文化发展的中断,以至于后来被外来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所替代。③5.5~4.0kaB.P.期间,随着气候由湿热趋向暖干,生存条件的改善,新石器中晚期文化空前繁荣,遗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农业、原始纺织业和聚落等达到很高发展阶段,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共同浇灌出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历史的贡献。4.6~4.5kaB.P.左右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导致大汶口文化的衰退,使本区由大汶口文化时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农作物生产以粟种植为主转变成以水稻种植为主。
其他文献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轮藻植物群摘要王启飞卢辉楠研究员指导苏北盆地为中国东部陆相中、新生代大型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35000km2.盆地内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为多旋回
本文记述了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新的幼年标本以及4件中国南方的窃蛋龙类新材料,并且对兽脚类恐龙个体发育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研究。  难逃泥潭龙是发
地层是地史时期地球各种自然节律的综合记录,任何一种地层学方法研究的都是地层特征和属性的一个方面,难于全面反映地球演化的自然规律,因此充分利用地层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古
该文的研究区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苏丹Muglad盆地的1/2/4区和6区以及3/7区的Melut盆地.通过对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史、盆地发育特征和沉积充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三讲”教育的核心是讲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快速演化问题,曾被达尔文称为“恼人之谜”。基于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地层学和分类关系,来探讨被子植物特定类群的起源时间和祖先类群问题,是解开这个谜团的有效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性,提出了合理划分个体实绩和群体实绩,科学界定主观实绩和客观实绩,准确运用实绩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正确评判干部的显在实绩
辽西地区义县组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出层位,不仅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还蕴藏着大量的鸟类和恐龙等珍稀脊椎动物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地质工作者对于
河南新县是一个集“老、山、边、穷”为一体的农业县。近几年来,我们在编报信忠中。着力开发具有特色的信息,不断提高上报信息的采用率和为领导服务的水平。一、利用老区政
晚新生代以来大陆风化强度的演化历史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亚洲中纬度地区的陆相粉尘沉积中提取粉尘源区的化学风化历史是深入理解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据此,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