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Kp)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研究KPC-2阳性肺炎克雷伯菌(KPC-2-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毒力基因和血清型特点,为预防此类爆发流行的出现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我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86株,通过Carba NP表型确证试验及DNA测序确定72株为KPC-2-Kp,分析其临床特性和耐药情况。2.对72株KPC-2-Kp初步探究其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检测72株KPC-2-Kp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s),16S rRNA甲基化基因及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pAmpCs)的携带率。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分析其ST分型;脉冲长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为预防此类爆发流行的出现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3.收集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86株和同期分离的敏感株97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PCR检测9种毒力基因allS、rmpA、mrkD、kfuBC、cf29a、fimH、uge、wabG、ureA 和6种血清型K1、K2、K5、K54、K57、K20。比较产KPC-2和不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差异。结果1.72株KPC-2-Kp在2012年分离得到13株,2013年为40株,2014年较2013年有所减少。这72株Kp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分离率为48.6%(35/72),其次为血液占18.1%(13/72),尿液占12.5%(9/72)。病房分布主要是ICU,占27.8%。其次是急诊病房(10株)和神经外科(9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等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类抗菌药等大多数药物广泛耐药。2.72 株 KPC-2-Kp 中 blaCTX-M,blaSHV,blaTEM-1,blaDHA-1,rmtB,armA,oqxA,oqxB,and qnrB 的携带率分别为 38.9%,37.5%,62.5%,2.8%,34.7%,1.4%,81.9%,76.4%和8.3%。72株产KPC-2-Kp来源于10个不同的ST分型,最流行的ST型是ST11(80.6%),其次为ST15(8.3%)。PFGE结果显示我院72株KPC-2-Kp存在ST11和ST15的克隆播散。3.PFGE结果显示,依据相似度80%的折点,产KPC-2组的72株细菌来源于30个克隆菌株,不产KPC-2组的111株肺炎克雷伯菌来源于96个克隆菌株。allS基因在不产KPC-2组中的阳性率(21.9%)高于在产KPC-2组的阳性率(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型K1、K2和K54在产KPC-2组与不产KPC-2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种血清型未检测到。结论1.本院临床分离的KPC-2-Kp主要分离自痰液,病区分布为ICU为主,对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广泛耐药。2.我院内存在着携带oqxAB和rmtB的KPC-2-Kp ST11的播散,克隆播散和感染病人的早期鉴定,携带者的筛选对控制其进一步播散非常重要。3.KPC-2-Kp临床分离株携带的尿素酶基因allS较不产KPC-2-Kp减少,且大多不属于高致病性血清型,但作为高度耐药菌,应加强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