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走进健身房,参加器械训练,以塑造形体美为主,多半是减重。很多女大学生在各项身体指标非常标准的情况下,还主观的认为自己偏胖或超重,因此不科学的减重给女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缓解女大学生的体像焦虑,改善她们的自尊状况,本研究引用器械训练做为运动干预手段,试图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像认知态度和改善她们的自尊状况,引导女大学生的身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4周的器械训练对普通女大学生的体像和自尊水平是否有影响,(2)4周的器械训练是否能让女大学生的体像和自尊水平产生显著性的变化,(3)探讨4周的器械训练对普通女大学生形体的影响,(4)探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体育锻炼对促进女心理健康的作用。为改善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推动器械训练在女性群体中的推广,化解女性群体对器械训练的误解与偏见,向更多的女性普及器械训练的好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探索4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的积极影响。经过被试条件筛选后,随机选取了上海体育学院24名普通女大学生(均为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2人为实验组,12人为对照组。对12名实验组的普通女大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运动干预,每周训练两次,共8次,每次90分钟。另外12人不参加器械训练作为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她们的自尊水平和体像水平以及形体指标特征进行测试,并利用SPSS19.0对实验前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研究结果:(1)外显自尊: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显自尊得分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被试实验前后外显自尊得分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被试实验前后外显自尊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外显自尊水平较实验前有了显著性的提升,对照组的外显自尊水平较实验前没有显著性的变化。(2)内隐自尊: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隐效应对比值(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内隐效应对比值(P>0.05),实验组被试在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后她们的内隐自尊没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实验后实验组的内隐效应平均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290.16毫秒,提升至480.02毫秒,说明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体像认知: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在实验后实验组被试在相貌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和自我分类七个分量表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相貌倾向,舒适评估,健康倾向三个分量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对照组在体像十个维度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形体: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身体形态在骨骼肌和体脂百分数两个指标上变化显著(P<0.05),在身体素质方面前后对比下肢力量和心肺能力有显著性的变化(P<0.05),对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所以得出结论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型变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1)4周的器械训练能显著提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2)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的显著性变化:相貌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和自我分类。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像认知有提高和改善的积极趋势。(3)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被试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她们的形体没有显著的变化。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告诫我们要“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摇篮的中央苏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先驱在这片红土地上做出了巨大牺牲,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在此期间,中央苏区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革命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学界长期以来缺乏对儿童这一历史上重要且特殊的群体的关注,而具体到中央苏区儿童体育的研究,则更加不甚
舞蹈叙事性探索是当前舞蹈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标准舞在20世纪20年代引进中国,在国内的发展多以竞技比赛、表演舞为主,以国际标准舞为主的舞剧不多,本文对国际标准舞舞剧的“叙事性”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国际标准舞舞剧《青春之歌》是对杨沫的小说进行改编,表现在五四时期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林道静”从一个普通女性成长为革命女性的奋斗历程,舞剧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来刻画林道静、卢嘉川等革命人物的英雄形象
在新的时期,我国体育成绩不断取得突破,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渐深远,国家更加注重全民体育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当今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重要,然而对老年体育的关注度还有所欠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趋显。人民的生活物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老年人生活开始更加关注健康问题,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作品立足于老年体育和人文关怀,用镜头纪录健步走队员孙红强先生参加健步走运动以来生活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所有艺术作品在创作时都避免不了的话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情节的设定、情绪表达、内容的展现等多个方面。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都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缺失、人物塑造过于单一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程式化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背景下,编导想要通过《伊芙琳》这部舞蹈作品的编创,探索在舞蹈作品中该如何避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缺
桑巴舞从原始的非洲,传入拉丁美洲,再传入到欧洲,在整体发展当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对其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在对这一文化进行研究时,首先是从横向的本体也就是身体角度着手,然后再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对当中包含的一些理念进行整体探讨。通过对这一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追溯,以作品呈现的方式,形象、生动且艺术化的诠释了桑巴舞身体形态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笔者力图想要说明并在
在21世纪网络迅速发展的年代,当代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现正处在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靠自己来完成,这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落差,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积极性进取心降低,从而产生失焦虑、害怕、退缩的不良情绪,比较严重地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现象。本研究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尝试运用隐喻的概念,透过隐喻性叙事在舞蹈创作中的探索——
青少年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在承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体育的拓展和普及,体育产业的间接投入和今后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参与意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体育和赛事参与行为对于促进体育运动在青少年阶段的普及,形成全面的体育文化,培养其终身运动的习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过去我们习惯将青少年体质下降和体育赛事参与行为不足简单地归因于学校的体育教育滞后和传统化体
自由搏击是源于西方的格斗对抗项目,比赛节奏紧凑拼打激烈,具有良好商业性和市场号召力,且以其开放的、兼容并包的规则为世界各国运动员、不同格斗技艺同场竞技提供了很好的舞台。长久以来,中国运动员频繁参与自由搏击赛事,国内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12年开设首届调研赛后于2015年开创了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这一全国性官方赛事,虽开展较晚但事实上中国运动员已较早参与国内外商业赛。总体的
在遵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每次课最后都会留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会利用活动时间在场边休息或者玩手机,这种现象“传染”性很强,不仅自己不能及时将课上所学熟练巩固,还会给其他学生的篮球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最后半小时活动时间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将课上所学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如何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成绩是非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竞技体育要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到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将全面建成,体育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均位于世界前列。”作为政策这为竞技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反映出政策在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政策工具是实现竞技体育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家层面机构先后颁布一系列竞技体育政策,并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