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型胶原相关肾病和足细胞损伤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port综合征(AS)、薄基底膜肾病(TBMN)和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球疾病。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OL4)的突变是其重要发病机制,其中AS和TBMN已明确由足细胞的Ⅳ型胶原α3/α4/α5链(COL4A3/COL4A4/COL4A5,COL4A3-5)突变引起。多项研究也显示COL4A3/COL4A4为FFSGS的新致病基因。但目前鉴定到的突变位点尚少,且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引起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相关的Ⅳ型胶原(COL4A3-5)新突变位点及对探索足细胞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为将来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对45个FSGS家系及77例伴有基底膜改变的散发FSGS(SFSGS)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进一步Sanger测序验证,我们发现了 9个新的COL4A3-5突变位点。在6个FSGS家系中找到了 3个COL4A5错义突变(p.G159V、p.G603D 和 p.K474N),2 个COL4A3 错义突变(p.I1264T 和 p.G991E),和 1 个COL4A4错义突变(p.G71R)。在 3 例 SFSGS 患者中发现了COL4A3p.I696M;COL4A4 p.A1577E和p.G199R突变。我们进一步收集合并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变的FSGS患者及TBM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最低GBM厚度≤250nm作为区分标准,将FSGS组分为GBM有局部变薄组(A组-97例)和GBM无局部变薄组(B组-51例)。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A组患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收缩压、血肌酐、肾脏病理局灶节段硬化比例3方面A组相对病情轻,其他临床特征未见显著差异。与TBMN组(33例)比较,FSGS伴GBM局部变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更重。结合既往工作基础,我们首次提出建议将COL4A3/A4/A5突变引起的肾病(TBMN、良性家族性血尿、AS及FSGS)统一归入Ⅳ型胶原相关肾病的范畴,将临床诊断与突变基因分子诊断相结合。为探索足细胞COL4A3突变引发肾小球疾病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第二部分应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足细胞系过表达COL4A3野生型(WT)和4个突变型(包括COL4A3 G619R、G801R、C1616Y 错义点突变及 COL4A3 p.Leu1528 stop 终止突变)的稳定转染细胞系,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COL4A3 mRNA显著升高,Westernblot(WB)分析足细胞和细胞外上清显示WT、G619R、G801R和C1616Y组COL4A3显著高表达,但p.Leu1528 stop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前述4组。我们进一步将各组行mRNA-seq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p.Leu1528 stop组与WT组mRNA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其它3组表达谱与WT组差异明显较小。结合mRNA-seq结果,进一步行荧光定量PCR发现C1616Y和p.Leu1528 stop组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组,ELISA检测细胞外上清示p.Leu1528 stop组MCP-1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我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C1616Y和p.Leu1528 stop组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基因CHOP、sXBP-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WB结果显示p.Leu1528 stop组ERS相关 PERK、GRP94、GRP78、eIF2α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相关 cleaved-caspase3、CHOP、Bax 表达升高,Bcl2 表达下降,其中 PERK、eIF2α、CHOP、Bax 在 C1616Y组也有升高。我们发现应用蛋白酶体途径抑制剂(MG132)可显著提高p.Leu1528 stop组COL4A3的表达,而在WT组无明显改变,这提示对蛋白酶体途径的干预可能成为COL4A3严重突变(如蛋白翻译提前终止)新的治疗手段。下一步我们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在DNA水平的mus-Col4a3敲除小鼠单克隆足细胞系,成功构建了 Col4a3p.Gly95stop和Col4a3p.Thr1621Stop两个细胞系。与WT组比较,WB显示Col4a3蛋白表达不明显,荧光定量PCR显示CHOP、sXBP-1、MCP-1的表达升高。流式检测发现Col4a3 p.Thr1621Stop较WT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Col4a3 p.Gly95stop 和 p.Thr1621Stop 组细胞 WB 检测 PERK、GRP94、eIF2α 表达均显著升高,p.Gly95stop组C-Caspase3、CHOP、Bax、Bcl-2蛋白表达上调,显示凋亡明显增加。本部分研究在体外细胞水平证实ERS及过度ERS诱发的凋亡参与了 COL4A3致病突变(特别是严重突变如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引起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而且提示对蛋白酶体途径的干预可能成为COL4A3严重突变新的治疗手段。为评价COL4A3突变体内致病效应,我们进一步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获得了Col4a3p.Arg1631Stop转基因小鼠模型。在纯合组(Hom)小鼠6周开始观察到明显蛋白尿和血尿,12周开始血肌酐明显升高,光镜示典型FSGS改变及肾小球硬化,电镜示GBM局部明显增厚。20周Hom小鼠在肾功能、肾脏病理和电镜病变较12周更为加重,且在高倍电镜下观察到明显的自噬小体增多。20周Het小鼠我们并未观察明显的血尿和蛋白尿,在32周龄杂合(Het)小鼠(2雄2雌)肾脏病理光镜亦显示FSGS改变,电镜显示GBM有局部增厚及变薄,足突局部融合。我们将12周WT/Het/Hom组小鼠肾皮质组织送mRNA-seq分析差异基因,结果显示ERS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改变,与之前细胞研究一致。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结果显示12周和20周的Hom小鼠MCP-1、Colla1较WT/Het组表达均显著升高,ERS相关的Chop、Bip、sXbp1在mRNA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小鼠肾皮质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WB分析,与WT/Het组比较,Hom组小鼠(12周和20周)均显示了 ERS相关蛋白GRP78、PERK和IRE1α的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相关蛋白Chop和Bax,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炎症相关蛋白MCP-1均显著升高,此外12周Hom小鼠Atg16L1和p-eIF2α表达明显升高。但在Het组小鼠均未观察到上述指标的显著改变,与其肾脏无明显表型一致。本部分研究在体内水平证实过度ERS、凋亡及自噬分子机制参与了 COL4A3突变引起的肾脏病表型。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扩大对FFSGS及SFSGS患者的COL4突变检测,发现了 9个新的COL4A3-5突变位点。结合既往工作,首次提出建议将COL4A3/A4/A5突变引起的肾病统一归入Ⅳ型胶原相关肾病的范畴;应用慢病毒及CRISPR/Cas9系统构建不同COL4A3突变足细胞模型,发现过度ERS及凋亡引起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蛋白酶体途径干预可能为COL4A3严重突变(如蛋白翻译提前终止)新治疗手段;此外我们建立了新的Col4a3 p.Arg1631Stop转基因小鼠模型,在Hom组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表型,进一步分子机制探索显示过度ERS、凋亡和自噬参与了 COL4A3突变的致病效应,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模型和工作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DPNV)对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蛋白的影响,探索Netrin-1在调控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及修复DPNV中的角色。阐明Netrin-1对ADSCs的调节作用与具体分子机制。为探索DPNV的临床防治的新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1)获取临床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缺血肌肉组织以及外周血血清,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目的:揭示GSDMD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探究GSDMD亚细胞定位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中的功能与机制。方法:通过配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析GSDMD表达模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联。采用CCK8与裸鼠皮下成瘤技术检测GSDMD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
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改变产生嵌合体,其中部分突变使细胞获得生长优势,导致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肿瘤异质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使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中,SAHA已被FDA批准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但SAHA在抗实体瘤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深入理解SAHA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应用中更好地进行病人筛选和增强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卵巢过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在促排卵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HSS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褪黑素是重要的广谱抗氧化剂,在人体内包括卵泡液中广泛分布。SESN2基因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OHSS、SESN2及褪黑素三者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第一、二章分别根据窦卵泡数(ant
背景:儿童中存在一些罕见血液病,比如慢性幼年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cytic leukemia,JMML)、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l,DC),发病率低,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变异性大。目的:探讨JMML突变基因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认为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淋巴细胞活化的背后必然伴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重组,但具体何种代谢方式参与再障的发生尚不得而知。此外,环孢素A作为治疗再障的一线用药,可显著抑制骨髓淋巴细胞的增殖,除传统经典作用途径外,它是否同时具有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代谢发挥治疗作用的功能也不清楚。为解决以上科学问题,本论文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再障的根治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第二大致死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卒中又称中风,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而造成长期功能恢复障碍的一个因素是自发性的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非常有限。因此,脑卒中的治疗需要关注减少早期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促进长期的神经功能恢复。Sirt3是一种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维持代谢平衡,促进应激条件下造血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以及介导能量限制对听力的保护等多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病人自身对照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病理特征、OLK石蜡样本中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以及统计服用复方绞股蓝胶囊(gynostemma pentaphylla compound,Gp)治疗情况三方面入手,探讨和分析这些暴露因素对OLK癌变或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整理和分析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研究线粒体调控的关键因子PGC-1α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功能和机制,并探讨PGC-1α与转录因子C/EBPα的关系及在肾脏老龄化中的作用,为探索DN和肾脏衰老的发病机制及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db/db小鼠构建DN模型,并给予罗格列酮干预,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肾脏PGC-1α的表达调控及对DN病变的影响;体外研究采用定量PCR和W
目的:冷冻球囊消融(CBA)目前作为肺静脉隔离(PVI)的标准术式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我国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CB-2)已超过2年,目前尚缺少中长期的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B-2治疗阵发性AF的中长期临床结果,同时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基线及术中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15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我院心律失常中心进行CBA的阵发性AF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