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北衙金矿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与优化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矿是矿石入选前的最后一道流程,其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解离,并严格控制入选矿石的粒度组成特性。因此,增加中间易选级别的产率是磨矿作业的重要目的。由于调整入磨矿石性质和更换磨矿设备成本较高,对成本较低的磨矿工艺因素进行优化成为提高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的重要途径,但各磨矿工艺因素与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表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各磨矿工艺因素的影响,建立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模型,可有效地提高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特性。本文针对北衙金矿二选厂球磨阶段磨机处理能力低、产品粒度组成不合理以及旋流器分级效率低等问题,考虑磨矿工艺因素的影响,以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0.074+0.028mm产率为评价指标,构建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其进行优化,构建预测精度更高的遗传算法优化误差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Error Back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该模型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对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进行优化研究,为改善北衙金矿二选厂球磨阶段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得到各磨矿因素最佳的参数范围,并为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利用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得到的数据,对不同结构BP神经网络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模型的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表明,35×40mm与50×60mm钢段的补加量比值、介质充填率、磨机转速率、磨矿浓度、料球比这5个因素最佳的范围分别为1.3~1.7、26%~34%、72%~80%、68%~76%、0.4~0.8。最佳的BP神经网络结构为: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节点数分别为5、11、1,隐含层为单层结构,训练函数为trainlm,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激活函数分别为logsig和purelin。在此基础上,对BP神经网络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均方误差为2.81%,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信度。其次,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GA-BP神经网络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预测模型,并对两种预测模型的样本相关系数以及预测的均方误差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相关系数、测试相关系数以及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3、0.97872、0.95981,均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0.97864、0.96109、0.92028,且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到的测试样本的均方误差为0.86%,低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2.81%,验证了GA-BP神经网络相较于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仿真精度。最后,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优化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及相应的磨矿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为45.21%,相应的最佳磨矿工艺参数分别为:35×40mm与50×60mm钢段的补加量比值为1.46、介质充填率为32.15%、磨机转速率为78.02%、磨矿浓度为73.52%、料球比为0.68。在上述条件磨矿得到的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为45.55%,与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到45.21%的相对误差仅为0.7%。将优化方案与现场方案进行实验室试验,发现与现场方案相比,采用优化方案得到的磨矿产品待磨级别+0.10mm产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过细级别-0.019mm产率降低0.57个百分点,但中间易选级别-0.074+0.028mm提高7.29个百分点,磨矿细度-0.074mm产率提高6.89个百分点,且磨矿技术效率提高2.75个百分点,磨机-0.074mm利用系数提高2.63 t/(m~3·h)。说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级别产率能够有效改善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特性,为选厂优化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提供了新方向。
其他文献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基建的不断完善,大部分城市的备用建设用地日益减少,地表上的空间利用接近饱和,再想对其进行开发的难度日益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城市中高层甚至是超高层的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而基坑开挖作为大部分建筑必须要有的步骤,在近十年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于桩锚支护而言,其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已经得到众多实际工程的验证,而在岩溶区采用该方法对邻近双基坑进行
学位
区域性分布的泥质粉砂岩粗粒土在路基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泥质粉砂岩粗粒土填方路堤开裂、稳定性不佳及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一直是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大量路面结构问题随之而来,这严重的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因此,红层地区软岩填料能否更加高效的运用于路基工程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对泥质粉砂岩粗粒土的加固处理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潭衡高速公路加筋泥质粉砂粗粒土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室外原位试
学位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节理构造较为发育的较破碎岩体中进行隧道施工时,往往存在着诸多围岩掉块甚至失稳垮塌等重难点问题,且失稳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因此,对节理切割破坏严重的隧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施工意义。本文结合昭通梨园隧道施工工程,首先采用多种方法对参数进行选取;以离散元数值分析为主要模拟方法对节理围岩进行模拟分析其稳定性;最后结合实际位移测量值,检验离散元数值模拟计算的正
学位
长芯劲性复合桩是将桩长较长的高强度预制混凝土管作为内芯桩植入到桩长较短的水泥土外芯桩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桩。已有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表明,将预制混凝土管桩植入到水泥土桩中可以有效提高水泥土桩的竖向承载力,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劲性复合桩的短芯或等芯时的竖向承载性能,对长芯状态时劲性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尚少,已有成果难以很好指导工程实践。本文以软弱地层中长芯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性能研究为目标
学位
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数值模拟法是研究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岩体具有不连续、不均匀等特性,通过查阅地质资料或试验所获取的力学参数随机性较大、代表性不强,研究成果很难反映真实工程状况,难以有效指导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鉴于此,本文以建(个)元高速兴隆隧道工程为依托,以隧道Ⅲ、Ⅳ级围岩段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使得石漠化不断恶化,并已列入三大生态问题之一。科学提取石漠化信息是开展石漠化治理的关键前提,3S技术是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布的手段之一,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准确识别石漠化时空分布及特征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贵州省大方县为研究区,收集4个时相(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以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作为石漠化
学位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深部通风系统通风困难是矿山开采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本文采用现场实测、通风网络解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某矿超深井通风系统展开优化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该矿四季自然风压均与通风动力作用方向相同,且呈正弦规律变化,冬季最大为196.9Pa,夏季最小为49.3Pa。全矿通风阻力为3307.75Pa。主通风机风压、风量和风机效率低,难于满足生产任务需求,该矿深井通风系统目前存
学位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以高效率、低贫化、生产能力大、尾矿利用率高等优点逐渐得到国内外各矿山企业的青睐。但受限于充填能力的限制,很多大型及特大型采场及空区很难一次完成充填,而多次充填导致固化后的充填体产生明显的分层结构。同时,井下分层充填体除受到静荷载的作用外还受到动荷载的影响,因此,对分层充填体的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主要通过SHPB实验系统对不同分层数、不同灰砂比、不同质量浓度、
学位
我国有丰富的铜铅硫化矿资源,但因黄铜矿和方铅矿可浮性相近,两者的高效浮选分离仍是我国选矿领域的一个难题。传统抑制剂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和对目标矿物抑制不彻底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高效铜铅分离工艺对提高我国铜铅资源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铜铅浮选分离的难题,本文提出了硫酸预处理-铜铅浮选分离新工艺,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试验矿样的性质分析。试验矿样为
学位
本文以界牌岭矿区东帮软硬互层边坡为具体研究对象,在东帮软硬互层边坡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分析变形破坏特征,现场收集岩石试件以及选取室外试验地点的基础上,进行边坡岩体工程特性研究。分析顺倾、反倾互层边坡的破坏模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互层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为矿区东帮边坡防护治理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界牌岭矿山生产过程中,多次到现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区东帮边坡开挖揭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