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当中,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永恒的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思想也在逐渐多元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也在不断增强,对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正面导向作用凸显出了紧迫性。对于青少年来说,初中阶段是发展自身世界观及人生观等重要价值理念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生的学习规划中,针对思想教育而设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较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比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所以应充分利用该优势来加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了提高初中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设,2016年,教育部基于国家爱国教育的现实需求,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将《思想品德》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同时在2018年正式应用。该课程内容设计既是对十九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也基于时代发展现实需求做出了一些创新。可以看出,该项举措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调查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况,分析其存在诸多问题和对策,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都是深刻的。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为研究对象,以初中生为研究主体,调查研究目前初中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况,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溯因分析,提供相应理论解释,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体系。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及方法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按照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思路来逐步完成整个研究过程,进而得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创新之处就在于新时代、新课标背景下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价值与内容。除了导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定义相关的理论概念。在多角度地了解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得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在近代融合了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体系,在今天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中的祖国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渊源,在结合关于爱国主义的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了解习近平同志对此的重要论述,从而总结出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分析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对大连市两所学校的两个年级初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其中部分学生和任教教师进行访谈,在了解目前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找出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问题,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针对所发现的教育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该部分首先从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角度进行方法对策阐述,然后从教材和时事两方面挖掘、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接着从教师角度要求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后从学校角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管理机制。
其他文献
自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开始,公共管理领域兴起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对新时期公务员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税务系统针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探索也随着中国政府在绩效管理领域的探索一起发展,经过8年的探索和完善,当前基层税务部门的公务员绩效管理也逐步完善。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网络上频频曝光出“躺平式干部”,说明在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多做
学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德育的重要课程,是为国家培育输送具有政治认同合格公民的关键环节,《政治与法治》课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情感认同进而提升学生社会认知,最终有效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认同是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准,《政治与法治》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高度契合了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目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政治认同、学科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作为思想
学位
自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课程改革在各个层面不断推进,对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创新与改革评价方式十分必要。同时,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素养之一,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相辅相承,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对学生诊断、评价和学生自我诊断、评价,更好地扬长补短。通过查阅文献,在此基础上,发挥眼动分析法和口语报告法各自的优势,全面分
学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法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活动化形式为架构的课堂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是基于新课改大背景下,以学生自主性、内容生活性、活动动态性以及发展生成性为特点而设计的活动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极大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
学位
研究者们在对认知负荷结构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时,在因果因素中增加了物理学习环境,即学习行为所处情境的所有物理特征,包括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的物理性质(如色彩、形象、声音等)。而音乐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人们也习惯于在学习工作的时候听音乐,用以改善所处场所的物理环境。上世纪开始,研究者们就对背景音乐对学习工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音乐对个体记忆、情绪和工作效率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
学位
根据新课标理念,基于化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助于高中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高考化学试题命制通常在信息给予上具有灵活性,重在考察学生理解整合信息、迁移应用能力等;认知灵活性与问题解决关系密切,是化学问题解决研究的新视角。“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旨在从认知灵活性这一视角,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知识载体
学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
学位
科学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因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事物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一度被视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自2012年,美国NGSS提出将科学解释作为科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以来,各国的科学教育相关文件和一些国际测评均在不断强调科学解释的重要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要求将科学解释能力作为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学生
学位
根据2020年修订版新课程标准以及人教版四本教材的内容分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与科学精神培育具有密切联系。科学精神培育是“生活与哲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则是科学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生活与哲学”科学精神的培育就是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成为有思想的人。科学精神的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