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韵”的生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它以或隐或显的方式贯穿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始终。本文着眼于对中国传统艺术之“韵”形而上的分析,以绘画、书法、文学三种艺术中的空间结构安排“留白”为研究视角,通过色彩、线条、语言三种不同艺术表达媒介,来探究中国传统艺术之“韵”的生成机制及内在审美意蕴。论文分四章,加上绪论和结语,总共六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的缘由,其次是对“韵”范畴的研究现状作出简要分析,接着阐释论文研究思路,并对“韵”范畴在传统艺术中的发展脉络及“留白”在艺术领域的基本内涵作详细说明。第一章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结构安排,以此来探讨绘画留白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韵生成的契合之处。绘画以留白的“虚”、“无”来反衬笔墨的“实”、“有”,营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绘画中的留白分为笔墨设色的留白和章法布局的留白。留白是画家调节虚实、呼应画面、扩展空间的重要手段。“韵”是中国画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评标准,“气韵生动”一直被看作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艺术原则。留白是笔墨之外“虚空”的部分,绘画之“韵”的本质是与“形”相对的“神”,是超越笔墨之外虚无的部分,绘画艺术之韵的生成,留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绘画力求整体画面上的气韵生动,而笔墨形似之外的空白之处恰是隐藏着“韵”形而上的艺术精神。第二章分析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留白结构安排,来探讨书法留白与中国传统书法之韵生成的契合之处。书法是黑白的线条艺术,黑出形,白藏象,讲究避实击虚,在黑白之间传达出一种“无形之象”。书法中的留白体现在笔法、墨法、章法三种技法形式中,通过留白大大提高了书法艺术的立体空间感。中国书法美学中,“韵”不仅是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书家的美学旨趣。书法之韵依托于形体而又超越于形体,书法“计白当黑”处以“虚和取韵”,“藏锋蓄势”中又“循势得韵”,书法留白体现着虚与实、疏与密、舒与敛的艺术调配,关乎书法之韵的生成。第三章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留白结构安排,以此来探讨文学留白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韵生成的契合之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留白是主客体互动交融的产物,分为文本的留白、创作的留白、读者的补白三种形式,往往在无字处,在言外,以有限的文字传达无限的韵味。“韵味”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论、文论家品评的重要审美范畴,而文学中的留白创构是导致中国传统文学产生“韵味”的重要因素。从“意象”和“韵味”的创构过程来看,两者都具有“形而上”、“虚实相生”的特点,文学中的意象的本质是实与虚、显与隐的共同体,意象以“隐”的方式来表达文学韵味,可以说,意象是文学“韵味”生成的基础。此外,文学中“韵味”的生成离不开意境的作用。文学意境包括实境和虚境,虚境提供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文学中所强调的“境生象外”即指虚境的作用,意境是虚实结合的统一体,其中包含文学韵味的因素。第四章根据传统绘画、传统书法、传统文学三种留白的结构安排,着重阐释中国艺术之韵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中国传统艺术之韵所要表现的是生命之韵、余意之韵、圆美之韵。首先,“韵”之所以普适于各个艺术领域,在于它富有一种生命节奏的动态美,具有生动活泼的生命旨趣。其次,“韵”是心物合一、主客交融的产物,打破时空的限制,具有回旋往复、超越形质的余意美感特点。此外,“韵”一度被看作美的极致,在于它所强调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美,而是表征着艺术整体的和谐统一,以及艺术技法上对浑然天成的追求。结语部分再次阐明论文研究的最终结论,交代此次研究的意义价值所在,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说明。
其他文献
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学术思潮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学者认识到宋明以来理学和心学的种种弊端,反对空疏学风,重视史学研究,主张经世致用,形成了经世史学的新学风,对传统史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浙东地区自古以来就具有优良的史学研究传统,这一地区史家辈出,史学成果十分丰硕。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浙东学派关注社会,究心史学,涌现出了一大批关注现实、主张经世致用的历史学家,如黄宗羲、万
学位
民国初期,蔡元培等人倡导教育改革,但是效果甚微。各种教育改革方案如同一纸空文,教育出现偏重书本,学校所授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等问题。黄炎培为认为这些问题皆始于教育“不实用”,为解决民初教育不实用问题,于1913年8月,他撰成《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并发表。商榷书在江苏省教育会、商务印书馆的促进下,被众多报纸、杂志转发,黄炎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黄炎培在商榷书中,
学位
乡村旅游蕴含着珍贵的传统文化价值和浓厚的乡愁情感。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推动着乡村的经济与文化内涵的双重发展,既提升了乡村人民的物质生活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怀乡情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能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内心的“家园”日渐瓦解,那种由“恋家”带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日弭益消。那么,到底该如何借助乡村游客
学位
华岳,南宋武学生,文武双全,其人于史乘记载不过寥寥数语,但却是一位经国之奇士。所著兵学著作《翠微先生北征录》,体大精深,观点深刻,是南宋军事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即综合前人学术研究之成果,对华岳及其《翠微先生北征录》中的思想内容加以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的成书背景。南宋建立之后,宋人咸忿于“靖康之耻”,又对宋金关系中所处的屈辱地位极为不满,故南宋一朝,有关恢复中原,还
学位
因果关系一直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针对因果复句的研究中,表示结果的标志词“因此”,也已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主语后‘因此’”这类句子的情况研究尚少。“主语后‘因此’”小句指的是主语在“因此”之前,谓语动词在“因此”后的小句,在主语和“因此”之间可能有状语等修饰性成分。本文立志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主语后‘因此’”这一类小句的用法进行多角度考察。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绪
学位
我国乡村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近些年来,选择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火爆。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新兴的产业,具有朝气和活力,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入,农民在乡村旅游上获益良多。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起了促进作用,并在促进国家和当地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贡献巨大。但在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猛的情况下,也暴露了许多发展存在问题。例如乡村旅游发展
学位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现代管理者们越来越把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管理,通过对企业内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价值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由组织中知识分享水平决定的,因此知识分享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组织成员通过知识共享将企业内的知识进行最大化的利用。目前大部分研究已经指出,知识分享对员工的创新行为有
学位
“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全民参与、鼎力支持,这对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提出高要求。我国需要大力加强科普教育,着重发挥科技馆科学教育功能,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旨在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科技馆科学教育秉持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特点,推动学习者理解科学、参与科学。科技馆以展品为基础开展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效果与常展品的科学教
学位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创造社会就业机会、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有积极作用,但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旅游业粗放式增长特征明显,发展的质和量并不匹配,旅游资源的配置缺乏合理性,已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提升旅游发展效率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转型,对
学位
对游客的研究一直是旅游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如何提升游客的重游率一直是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围绕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的文化教育作用和环境教育作用两个方面,构建了文化遗产地旅游受益情况的评价体系;以武当山文化遗产地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对武当山旅游受益情况表述中游后感受的题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确定武当山文化遗产地旅游对游客是否有文化教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