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聋患者常伴有认知、行为、甚至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早期丧失听力的患者来说,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人工耳蜗植入,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全面细致的评估对术后康复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有研究报道,脑可塑性重组情况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诸多功能影像学研究提示耳聋患者脑功能发生了跨通道重组,然而关于其形态学变化的报道相对较少。而聋人脑结构的改变是其功能变化的基础,研究早期耳聋儿童脑结构的变化可提示其脑结构重组情况,对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RI探讨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结构的变化,共分两部分。
一、基于VBM的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聋儿童脑结构的MRI研究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脑体积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手语运用时间及听力损失强度与耳聋儿童脑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耳聋导致儿童脑结构神经重组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对16名正常儿童志愿者和16名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行三维T1WI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DARTEL算法配准,并加入调制函数,对耳聋组和对照组的脑体积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及这些变化与受试者手语运用时间和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
结果:耳聋组左侧额中回(p=0.030,FDR校正)及右侧枕下回(p==0.044,FDR校正,)白质体积比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耳聋组全脑灰质体积没有显著变化。耳聋组与对照组的不对称性相似,即颞叶、枕叶及小脑内侧为左侧优势,额叶、顶叶及小脑外侧为右侧优势;但耳聋组额下回眶部的白质体积比对照组的左侧优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FDR校正)。耳聋组的脑灰、白质体积及其不对称性变化与受试者手语运用时间和听力损失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聋儿童的脑白质体积及其不对称性发生了显著性变化,提示听觉丧失可导致聋儿大脑的可塑性重组。左侧额中回及右侧枕下回白质体积的减小可能提示耳聋儿童语言及阅读相关的神经纤维髓鞘形成不良。
二、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聋儿童全脑皮层厚度的分析研究
目的:应用皮层厚度测量法研究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全脑灰质的变化,探讨耳聋导致的全脑皮层厚度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情况。
资料与方法:对16名正常儿童志愿者和16名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儿童行三维T1WI扫描。运用CIVET进行数据后处理,采用SPSS及SurfStat软件对耳聋组和对照组的脑皮层厚度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及这些变化与受试者手语运用时间和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显示耳聋组的全脑平均皮层厚度比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校正,95%置信区间),皮层变薄的脑区包括左侧中央前回(p=0.004,FDR校正)、右侧中央后回(p=0.005,FDR校正)、左侧枕上回(p=0.017,FDR校正)及左侧梭状回(p=0.039,FDR校正)。耳聋组与对照组皮层厚度不对称性相似,但耳聋组枕中回(p=0.004,FDR校正)和楔前叶(p=0.026,FDR校正)的右侧优势更加显著。手语运用时间及听力损失强度与全脑皮层厚度及其不对称性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极重度语前感音神经聋儿童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及左侧梭状回的皮层厚度减小可能为耳聋儿童多种认知能力低下的皮层形态学改变基础,提示早期听力丧失导致脑结构发生了可塑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