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低功耗节点式地震采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uggi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地震仪接收人工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直观的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具有勘探深度大、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在矿产资源勘探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和易开采资源的减少,地震勘探方法对勘探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部开采、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是未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理念的三大发展方向。然而,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传统的有缆遥测地震仪器由于大线连接,导致排列布设困难,具有施工成本高,勘探效率低,维护困难等问题,需要解决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的复杂环境适应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便携式节点地震仪是一体化集成式的地震采集系统,一般独立的节点便可以完成地震数据采集任务,省去了布置大线的繁琐,通常情况下,节点内部电池可以支撑整个施工过程,不必频繁的更换供电模块,给勘探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便携式的节点设备也意味着更灵活的勘探方案设计和更广的勘探范围。节点地震仪凭借着其仪器排布的灵活性、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高效率的施工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复杂地质勘探环境中,是实现“地壳结构透明”的新利器。目前我国的节点式地震仪器长期依赖进口,国产节点式地震采集系统与国外先进的仪器具有很大差距。在复杂的地质勘探环境进行大规模的地震勘探时,现有节点式地震采集仪器排列布设和野外维护困难,工作效率低,尤其是在被动源地震探测方法中,需要仪器采集微弱的地脉动信号,勘探周期长达几天或十几天,现有仪器的噪声和功耗性能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地震探测方法。除此之外,国内节点式地震仪器大部分是采用内部时钟进行仪器授时,随着采集时间的增加,采集站上晶体振荡器的频率漂移将带来显著的时间误差积累,因此需要研究大规模地震勘探环境下不受节点数量限制和勘探时间限制的高精度无线多节点时间同步系统。由于节点地震仪采集的数据需要施工完毕后经过回收装置下载合成才能观测到数据质量,滞后的数据获取极大影响了施工效率,具有封闭性的技术缺陷,需要研究无线实时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以便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对勘探情况进行评估。本文分析了当前节点仪器的特点,针对各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实现了低噪声、低功耗的微弱地震信号采集系统、基于分时索引插值截距的多节点高精度数据同步方法和基于能量均衡的无线数据质量监控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无线低功耗节点式地震探测系统GEIWSR-Ⅲ,通过野外应用实例验证了新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低噪声、低功耗的高精度地震信号采集系统研制。首先分析了模拟信号采集通道的噪声来源,分别针对各个噪声来源进行抑制,利用最小噪声原理和阻抗匹配技术设计了低噪声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针对当前主流?-Σ型A/D转换器进行对比和选择,设计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通道,经过技术指标测试,采集系统的短路噪声水平为0.8μV@500Hz,动态范围达到126.7d B@500Hz,信噪比达到131.53d B@500Hz,谐波失真水平达到124.4d B@31.25Hz。针对节点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工作流程及硬件结构,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的动态功耗管理技术。分别对节点地震仪中的各个硬件的工作过程及功耗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低功耗控制策略,使得仪器达到162m W@自主工作模式,291m W@无线监控模式的功耗水平,通过合理配置仪器工作模式,使得系统的平均功耗达到198m W,提升了仪器的野外工作时长。(2)高精度分时索引插值截距的无线多节点地震数据同步方法研究。针对大规模、高密度地震勘探方法中多节点的时间同步问题,讨论了当前节点地震仪数据同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节点地震仪器时间同步的精度要求和本文设计的节点采集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了一种利用GPS和高精度恒温晶振的低功耗时间同步系统,采用高精度恒温晶振连续授时,GPS间歇性校准的方式,补偿ADC时钟晶体漂移造成的累积误差,设计了基于GPS秒脉冲(PPS)中断、GPS串行中断以及主程序流程之间的精准时间服务流程,使得节点之间的同步精度达到0.688μs。场地试验证明本文设计的同步方法的稳定性不受传感器节点位置、节点数量和探测时间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大规模、高密度地震采集任务的时间同步需求。(3)满足复杂地形、大规模、数据传输可靠的混合通信系统和无线数据质量监控方法研究。针对大规模、密集型地震勘探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质量监控限制,提出了基于核心网和扩展多跳网的混合通信系统,设计了基于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的Wi-Fi无线通信单元的核心网络架构和基于低功耗的Zig Bee无线通信单元的扩展网络架构,根据提出的网络架构,设计了网络仿真模型,提出了可变权重的分簇和路由算法以均衡网络负载和能量,并根据该算法提出了节点在无线网络监控中的数据融合技术和数据质量监控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可变权重的分簇和路由算法可以在整个网络周期内不断地调整影响网络能耗的因素(簇头节点与成员节点、网关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节点的剩余能量)的权重,使整个网络的能量更加均衡。网络性能对比测试中,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LEACH方法和EEUC路由方法相比分别降低35%和12%的网络能耗。无线数据质量监控方法测试表明,当数据抽取因子e值为0.2时,可以获得保真率99.44%的监测数据,大大减少了无线监控网络的数据传输压力,提高了勘探效率。(4)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开发了集信号拾取、数据采集、多节点数据同步和无线数据质量监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节点式地震仪器系统GEIWSR-Ⅲ。通过与GEIWSR-Ⅱ系统(吉林大学研制的代表性无缆地震仪器)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新系统的等效噪声水平由1.2μV@500Hz降低到0.8μV@500Hz、平均功耗由单通道500m W降低到198m W、数据同步能力由10μs提高到了0.688μs,添加了基于能耗均衡的无线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解决了仪器封闭性的技术缺陷。最后,利用本文研究的无线低功耗地震采集系统GEIWSR-Ⅲ与SE863轻便分布式遥测地震勘探系统、Sercel 428XL地震探测系统在松原市查干花镇进行了联合探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GEIWSR-Ⅲ系统与Sercel 428XL系统采集的数据质量相当,相比于SE863系统,GEIWSR-Ⅲ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分辨率。在仪器的便携性和施工效率上,GEIWSR-Ⅲ相比Sercel 428XL系统、SE863系统具有更大优势。综上所述,GEIWSR-Ⅲ系统具有设备轻便、性能稳定、时间同步精度高和无线数据质量监控性能稳定的特点,大大增强了我国节点式地震勘探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复杂地质勘探环境下进行大规模、密集型的地震探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节能减排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及材料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的需求促进了铝合金的发展。其中,低密度Al-Mg合金成本低、比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在现代工业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Al-Mg合金强度很难与钢材媲美。高浓度Mg可有效降低铝合金层错能,在合适的热力耦合加工下利于晶粒细化至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显著提高合金强度。然而,均匀细晶Al-Mg合金强
生物入侵常常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物种快速丧失、巨大经济损失、生态公益急剧降低、不可逆环境破坏等。正是这些负面影响引起科技界、政府和公众对生物入侵的极大关注。因此,准确量化生物入侵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广泛使用的生物入侵影响评估方法存在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缺乏真实对照,二是包含非入侵效应。这两个缺陷使得人们对生物入侵影响的了解相对粗略。为此,作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实验条件下设置真实对照,二是考虑同
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因此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电子通讯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的轻量化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商用铝合金,传统镁合金的强度低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展高强度镁合金的研发对于拓宽镁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强度镁合金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稀土添加(>12wt.%)的Mg-Gd基合金,虽然其强度可达500MPa以上,但是高稀土添加导致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
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电磁屏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镁合金在航空航天、运输系统、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氢氧化物膜疏松多孔,镁合金容易被腐蚀。耐腐蚀性差是限制镁合金广泛应用的问题之一。表面处理是解决镁合金腐蚀的重要途径。仿生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特殊的润湿性为解决镁合金的腐蚀问题提供了巧妙的思路。超疏水表面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
齿廓与径向圆跳动是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两个重要检测参数。径向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由于齿轮齿宽通常较窄,生产中一般只测量齿轮的径向圆跳动。在分析了现有齿轮非接触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标GB/T 13924-2008,本文研究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齿轮轴的齿廓与径向圆跳动的视觉测量技术。利用CCD摄像机和标准工业镜头,根据摄像机的针孔成像原理,研究获取齿廓测点的三维坐标的方法,在减小齿轮中心投影畸
40Cr合金钢因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而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轴类部件。制动凸轮轴的表面磨损失效限制了挂车高速重载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挂车的行车安全。因此,为了增强40Cr合金钢制动凸轮轴的抗磨损性能,通常采用传统的感应淬火(Induction Quenching)技术,但是该技术由于需要将整个表面加热,能耗较多、生产成本高,存在加工效率低、热处理变形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环保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优点,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战略材料,但仍面临“高强塑性组织控制难”困扰镁合金领域的科学难题。本文基于液固协同调控新思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高强塑镁合金组织演化及强韧化机制研究:(1)采用亚快速凝固技术获得高固溶组织,充分发挥元素合金化作用;(2)采用新型衬板控轧和梯度控轧调控组织演变,探究再结晶机制及强韧化机制;(3)研究混晶组织变形行为耦合织构特性对强
Al-Zn-Mg-Cu合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的铝合金材料,现主要应用于飞机和飞行器主要结构件的制造。切削加工是目前针对该材料和其制品的常用加工方法之一。室温下的切削过程中,刀具施加的拉应力和摩擦产生的切削热能够在切屑周围形成力—热耦合物理场,使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具有不同形貌的切屑。刀具使用寿命和工件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切屑的形貌。因此,系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镁合金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在加工过程中易形成强基面织构,导致常见的变形镁合金(例如:Mg-6Zn-0.5Zr,ZK60)室温成形性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低Zn含量的Mg-Zn-Ca系合金中,Ca元素加入可以形成沿TD方向分裂的弱织构组织,有效提高镁合金的成形性。然而,低Zn含量的Mg-Zn-Ca系合金由于缺乏
Mg-Al-Zn(AZ)系镁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商业镁合金体系之一。与低合金含量AZ系合金相比,高合金含量的AZ80和AZ91等具有更高的强度。然而,高合金含量AZ系合金塑性较低、成型性差,铸态组织中易形成粗大的网状共晶相。此外,高合金含量AZ系镁合金凝固区间较宽,铸造过程中容易形成偏析、缩孔和热裂等铸造缺陷。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或变质剂均难以完全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因此,为避免高合金含量AZ系镁合金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