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海域微生物降解烃类化合物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覆盖了生物圈的90%以上的生物量,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烃类化合物资源。相对于远海海域而言,距离陆地较近的近海海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其中烃类的种类及含量也相对较高,故而成为整个海洋范围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微生物活动最活跃的水圈,也是研究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区域之一。目前,有关驱动近海海域碳循环中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的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机制的研究已有部分文献报道。然而对近海海域,特别是对我国东海及南海海域中具有芳香烃类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高聚物(如木质素)降解功能的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功能研究鲜有报道。本课题首先以十六烷、正十二烷基苯、碱木素、苯甲酸、对香豆酸、肉桂酸等12种烃类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利用人工海水培养基对我国东海及南海海域中具有烃类化合物降解功能的细菌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63株具有烃类化合物降解功能的细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10个属,主要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弧菌属(Vibrio)、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其次,本课题对筛选得到的混合菌群NyZ-B和混合菌群NyZ-S以及菌株Rhodococcus sp.NyZ306的生长特性及降解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混合菌群NyZ-B和混合菌群NyZ-S在降解木质素过程中,混合菌群NyZ-B的降解效果始终优于混合菌群NyZ-S。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混合菌群NyZ-B在降解木质素过程中,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2。当培养体系中木质素的初始浓度为0.2%时,其降解率及脱色率最高,分别为52.22%和51.26%。对于混合菌群NyZ-S而言,其降解木质素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7.2。当培养基的木质素浓度由0.2%升高至0.4%,其降解率及脱色率也随之升高,且在木质素浓度为0.4%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7.02%和22.24%。而培养基中的盐浓度对混合菌群NyZ-B及混合菌群NyZ-S的生长及降解影响作用明显,随培养基中盐浓度的升高其降解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也在两组混合菌群中检测到了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两混合菌群在降解木质素过程中造成的木质素表面形貌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鉴定到了两组混合菌群代谢木质素的中间产物。最后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两组混合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混合菌群NyZ-B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以及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混合菌群NyZ-S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以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肉桂酸降解菌Rhodococcus sp.NyZ306在降解肉桂酸过程中,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6.2。当培养体系中肉桂酸的初始浓度高于2 mmol/L时,菌株NyZ306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才能开始降解肉桂酸,且浓度越高,适应期越长;而培养基中的盐浓度对菌株降解肉桂酸影响作用明显,随培养基中盐浓度的升高其降解作用呈现下降趋势。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检测到肉桂酸的中间代谢产物苯甲酸,并结合相关文献,推断了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目前有关来源于海洋的,能够以木质素或肉桂酸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研究了木质素以及肉桂酸的降解途径,并丰富了我国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也为进一步研究近海海域微生物驱动的芳烃化合物降解以及揭示其中所涉及的物质循环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是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快速读取DNA序列的方法,是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核心。固态纳米孔DNA运动控制存在的主要难题为固态纳米孔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和DNA通过固态纳米孔的速度太快。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两方面研究控制DNA通过固态纳米孔运动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成果如下:(1)利用多物理耦合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固态纳米孔DN
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回收再制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已经对生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给污染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含氧官能团丰富,吸附性能优越,化学稳定性良好,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视为一种长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污染修复剂,而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用纳米零价铁和多硫化物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制备得到新型生物炭复合材料。然后以外源添加硒污染的农田土壤和铬
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话语权的关键。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池能量密度接近国际水平,部分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国产电机具备量产能力。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缺乏标志性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IGBT模块、整车集成技术等存在短板,上游产业链如锂矿资源、稀土资
在日益注重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今天,对绿色化学电源/储能设备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锌-空气燃料电池是近期研究的热门。锌空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反应(如氧气析出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简记为OER)所需的过电位太高所以需要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使得反应能够快速地进行。然而,目前锌空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使用的催化剂是贵金属氧化物,
碳-碳键、碳-氮键的构建是搭建有机物碳骨架的必要步骤,也是有机合成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酮与醇的α-烷基化属于碳碳键构建的重点反应,传统合成方法通过加入当量的碱以及有毒的卤代烃与亲核试剂进行烷基化,而产生当量的无机盐造成原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类似的,N-甲基化反应是构建碳氮键的一类重要反应,而其产物具备的N-甲基化结构表现出极高的生物活性以及药理活性。氢自动转移反应允许反应使用难以激活的醇为烷基化
成熟红细胞主要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多步骤分化的结果,从早期体积较大,核仁明显的原红细胞经过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阶段分化成无细胞核、体积较小的网织红细胞再到成熟的红细胞。在这个发育过程的晚期,红细胞的细胞核变得高度浓缩,转录活性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红细胞的脱核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过程,是红细胞分化晚期的一个关键步骤。红细胞脱核是指在晚幼红阶段,红细胞经过细胞核固缩、极化到最终细胞核排出的过程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Heeger等人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与金属相当的导电性后,人们对导电高分子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聚噻吩因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环境稳定性和容易制备等
氧化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双氧水氧化环酮的反应,研究反应选择性制备的内酯在日化品、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型催化剂催化环酮的活性和选择性,筛选出合适的反应条件,讨论了催化反应机理,为绿色氧化反应奠定了应用基础。通过改性Hummers方法两步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负载纳米Fe_3O_4颗粒制备形成复合催化剂。通过FT-IR,XRD,SE
溴化六甲双铵为结构丰富和骨架电荷密度高的季铵盐类模板剂,在分子筛合成中已表现了独特的导向优势。L型分子筛属于六方晶系,具有一维十二元环孔道结构,广泛应用在重整、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