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认识模型在高三盐类水解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复习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引导学生在整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其系统思维的发展,以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盐类水解是“水溶液”主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三复习课中如何实现“温故而知新”一直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认识模型作为对事物系统化、结构化的表征方式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识、复杂问题解决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提升高三复习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本文基于水溶液认识模型及其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认识发展理论与建模教学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基于水溶液认识模型的高三复习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然后在理论基础上,以研究者所教学校的高三某理科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水溶液认识模型的高三盐类水解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并追踪学生的发展变化。根据测查和访谈结果统计发现,学生的发展变化表现为:认识盐溶液的角度变得丰富,分析盐溶液的思路也变得更加合理、清晰,已经可以用化学平衡的思路分析盐溶液中的平衡问题,基本掌握了分析多种相互作用共存的复杂水溶液体系的方法。水溶液认识模型的建构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再次回忆起这几节课不单单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分析,提炼出有助于水溶液认识模型建构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方面:应用水溶液认识模型探查学生认识基础;在真实情境中建构和应用水溶液认识模型;围绕水溶液认识模型设计教学活动任务。在教学实施方面:引导学生应用水溶液认识模型分析问题;应用水溶液认识模型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本研究虽然在样本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开展同种类型的认识模型建构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盐类水解教学设计提供方式方法,丰富了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一、预重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预重整是在庭外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制度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产生的一种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其设置目的是通过两种制度进行先后的有机衔接、补强组合,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劣势,市场化、法治化地解决债务与经营困境企业的挽救再生。随着破产法制的日益发展与健全,预重整在企业挽救制度中逐渐兴起,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
期刊
晚清浙江诗人施补华,是“苕上七子”之一,曾入左宗棠幕,从军西北,也是晚清著名的西行诗人,在西北地区留下了不少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文,集中收录于《泽雅堂集》当中。这些诗歌和文章对研究地方文学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力图展现施补华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文学创作倾向,完整呈现出施补华诗文创作的面貌,充分肯定施补华的文学创作成就。论文由七部分构成:绪论说明选题缘由,肯定施补华作品的历
魏禧身为明遗民,亲历了明清易代的变局,被明末社会的惨象所触动,遂一心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他从《左传》中总结古今成败,辨其得失,以求得出经世致用的策略,如民本思想、君臣之道、夷夏关系、兵法谋略等,本文即以此为据,探讨魏禧的《左传》学。魏禧身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其治学思想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使得魏禧开始关注现实,做有用于世的学问,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均以追求经世致用为旨归。同时,受到家学中家国情怀的影
慕寿祺是近代文史学家,陇上学界泰斗,甘肃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其一生枕经葄史,学贯文史哲;教书育人,桃李满陇上;廉洁奉公,一心只为民。慕寿祺著述丰富,他的史学著作《甘宁青史略》堪称“西北百科全书”,但是仍有许多作品尚未被整理出版,更无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关注本土文献,研究本土诗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前人对慕寿祺的研究成果,认真研读慕寿祺《求是斋诗集》及相关著作,挖掘地方文献中相关材料,采取知人论
李石(1108——1181),字知几,号方舟,是南宋时期蜀中地区著名学者,在经学、文学、教育和绘画方面均有建树,受到陆游、周必大、陈造等同时代名流高评。李石诗歌现存479首,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但目前学术界对李石的相关研究侧重在学术思想方面,对诗歌的研究寥若晨星。为了更深入了解李石诗歌创作全貌,本文将以李石479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文本细读法及文史互证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李石的生平、家世为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具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而且也保留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优势,再加上它自身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它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的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投入水平与学习成就具有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
明万历年间,竟陵派崛起于诗坛,由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与谭元春编选的《唐诗归》,是二人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竟陵派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关于钟惺与谭元春诗文及其诗学思想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唐诗归》这一唐诗选本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一唐诗选本上,通过对《唐诗归》的成书与选评的系统考察,不仅对考察这部唐诗选本的选评特色有重要意义,也为梳理这部唐诗选本问世后的影响
产业集聚是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格局对产业集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兰西城市群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跨省域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基础与东部、中部地区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在新时代想要推进兰西城市群更好的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群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分析兰西城市群物流业集聚、制造业集聚、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及空间效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众多的城市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并提出更高标准,因而对此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对中职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中职园林技术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对某园林公司的访谈中也发现,中职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也未能
鄭玄是東漢經學大師,一生著述頗豐,有《毛詩箋》《三禮注》至今保存完整。其所處的時代正是語音演變的過渡時期,其箋注內容對於研究從上古到中古漢語語音的演變情況有重要的價值。本論文對《毛詩箋》《三禮注》鄭玄音注材料進行了全面統計和歸納,分析其音注方法、音注術語,進一步與上古音系統作比較,從聲、韻、調三方面探究其所反映的語音現象。論文摘錄的鄭玄音注內容有五部分:第一,《毛詩箋》《三禮注》鄭玄自擬音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