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加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下垫面不断硬化,改变了自然生态本底,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严重。为应对城市水问题,我国借鉴美欧国家低影响开发技术提出“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战略。低影响开发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在各地积极推广实施。但其研究建设多集中于南方城市以及一些新城区,对于哈尔滨市为代表的寒地城市特别是对哈尔滨市中心区关注则少之又少。哈尔滨市夏季同样面临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除此之外冬季更面临冻胀积雪导致的冬季实施困难,加之中心区实施空间受限、径流污染严重导致其雨洪管理问题更为棘手,该地区低影响开发实施建设势在必行。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城市规划空间角度针对哈尔滨市中心区提出低影响开发雨洪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对低影响开发内涵以及措施的深入挖掘以及建设实施问题的分析。在空间规划设计层面上为哈尔滨市中心区低影响开发建设比选适宜的技术措施并量化实施空间,以期通过空间规划设计的手段以及对低影响开发实施全系统、全周期的建设运行的探究,对寒地城市中心区低影响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思路,也为北京、天津等寒冷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哈尔滨市中心区低影响开发雨洪空间规划。文章首先确定了哈尔滨市中心区低影响开发建设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并对低影响开发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研析,明确雨洪管理理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理论(GI)、弹性城市理论等对低影响开发研究的指导意义。随后系统解析低影响开发的内涵、实施原则、技术措施和技术路线,并对低影响开发系统和城市规划系统嵌入衔接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国内外实例归纳总结系统构建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哈尔滨市中心区调研,归纳低影响开发实施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以及问题解析针对性地构建哈尔滨市中心区低影响开发体系的实施原则和控制目标。然后对实施措施进行组合比选,并根据控制目标进行量化。通过量化后的实施空间进行空间整合,集约、高效、立体化地进行空间布局,并根据降水强度的不同分级对空间进行管控。依据以上空间实施策略提出具体空间分类设计策略。最后,完善低影响开发的政策与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顺利建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