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印度之行》中的印度形象探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iaohui870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以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为主要理论框架,对福斯特《印度之行》中的印度形象进行探究。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东方主义作为后殖民主义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主要是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形式,从本质上说,就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长期压迫和剥削处于弱势的东方的一种方式。西方将东方塑造成柔弱、懒散、服从、忠诚等形象;而西方则象征着理性、勤劳、勇敢和秩序。  本文在文本细读及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运用东方主义对《印度之行》中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及印度人形象进行了细致分析,具体察看的视角有三:1)从小说作者福斯特的视角;2)从刚到印度拜访的英国人莫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以及久居印度的英印人菲尔丁的视角;3)从印度人自己的视角。进而又用后殖民主义尤其是东方主义理论阐释这些形象生成的深层原因,包括这三点:1)西方世界的东方书写;2)东西方宗教差异;3)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的涌入,观看外国影片不仅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成为人们学习外语、了解国外文化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大部分
学位
9月29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科技学堂第四十九讲开讲,专题学习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王一成同志先进事迹,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原副院长徐子伟应邀分别作“农民
期刊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兴起和形成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外语教学方法,它建立在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上,是交际教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做中学
学位
中信建设在非洲的工程是令人瞩目的,七年的时光,当工程质量成为经典,当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时候,联合舰队的所有成员们在非洲特殊的经历中升华着、创造着…… CITIC Cons
期刊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中国将有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寒潮来临,电暖气、暖风机等取暖家电销售火速升温,为数不多的长虹空调只能在冷
期刊
把“科学”与“翻译”这两个名词联系起来的机会似乎不多。虽然早有“科技翻译”这一说,但那是翻译学的问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笔者由于个人特殊的经历和兴趣,无意之中把两
丽江古镇--一片灰色瓦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多年来安然盘亘于滇中的白山黑水之间.纳西人民以其特有的勤劳与浪漫,为茶马古道创造出一块静逸的天堂.东巴文字成为现今唯一仍在使用
万里长江从源头逶迤而来,历尽了两岸的千种风情,尝遍了人间万般忧喜,流到这里便是到了尽头.这里便是通州,古传记录是这样说的:“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向两越,或出东海,动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