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题为《曾事农桑:论新时期以来乡村叙事中的“劳动”主题》。立论的基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决定了“乡村劳动”的一般审美地位,特别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深刻影响了文学话语的“劳动”表达,从土地革命开始直至“文革”结束,堪称“乡村劳动”叙事的狂欢期,从而奠定了新时期乡村劳动叙事的审美传统;二是乡村社会在新时期的改革话语中真正地触到了现代化变革的痛感,传统农耕文化在商业经济的大潮中命运堪忧,包括乡村劳动在内的乡村文明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裂变,由此,乡村劳动的审美传统在新时期获得了新的演绎。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乡村叙事为研究对象,参照传统乡村叙事中的“劳动”审美形象,着重论述新时期以来乡村劳动的审美新变,并借助乡村劳动的视角,考察新时期乡村叙事的延伸演变,辨析乡村叙事与各阶段文学环境的关系,探讨乡村叙事发生律动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旨在更好地理解当代乡村叙事的现实,提升有关新时期乡村叙事的客观认知。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作为绪论,主要对“劳动”的文学审美传统做了论述,对“劳动”以及“乡村劳动”叙述和文学研究的现状做了综述性阐述。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主要界定了“劳动”及“乡村劳动”的审美主题含义,对乡村劳动的审美传统作了简要论述。第二章论述了新时期乡村叙事中的劳动话语,主要通过辨析乡村劳动的叙述在新时期各阶段文学思潮中的表现,从而梳理出新时期以来乡村劳动叙事的整体概观;同时,借助乡村劳动的视角,辨析新时期各阶段文学思潮(如“伤痕”和“反思”、“改革”、“寻根”)之间的关系,特别指出,乡村劳动由于其传统叙事因子的特殊身份,担当了新时期文学前后过渡的内质枢纽,由此建立了观察新时期文学发生的一处新视角。第三章侧重探讨乡村劳动区别于传统审美的当代性想象,即乡村劳动的形式及情感在新时期文学想象中的渐变风貌。新时期乡村劳动的审美想象主要建立在乡村变革的时代语境中,由变革而牵引的乡村文明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裂变,对乡村劳动的形式及情感产生了深刻影响,劳动形式由传统的农耕劳作裂变为多元化的现实样态,劳动情感随着乡村社会经济变革的逐步深入发生了渐次更替的变化。第四章重点考察乡村劳动者的形象变迁。新时期乡村劳动者形象是在传统“农民形象”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在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语境中,乡村劳动者形象从现实角色到文学审美都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即呈现历史转换的主体地位发生了从集体人到个体人的变化、表现时代变革过程中主体观念发生转变的从传统农民到社会新人的变化、在构建现代化乡村文明召唤下期盼塑造与现实相呼应的新生代农民形象。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论述了乡村劳动在新时期所呈现的现代性表达的地位和意义,从而透出对新时期文学特别是乡村文学在当下及以后的生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