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流励磁的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控制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直流励磁的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with DC Excitation,SRDC)是一种定子励磁的双凸极同步电机.它继承了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式,可获得良好的静动态特性,并降低控制器的成本和体积;还可以通过调节励磁,实现宽调速运行。在稀土资源日趋枯竭的今日,这种无需使用永磁体的高性能电机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国际上对SRDC电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不少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缺乏系统的SRDC电机数学模型,对电机的转矩和转矩脉动产生机理有待深入研究;SRDC电机的设计方法尚不完善,现有SRDC电机的转矩脉动较大;SRDC电机的控制模型不完善,也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策略,更没有适合SRDC电机的间接位置检测方法。因此,本文所做工作如下:借助基本电磁理论建立了SRDC电机的解析计算模型,揭示了 SRDC电机转矩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双轴反应理论,建立了 SRDC电机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研究发现,SRDC电机的d、q绕组并不完全解耦,而是存在随转子位置角变化的3次谐波耦合电感;同时,SRDC电机的d、q轴电感并不是恒定的,也存在随转子位置角变化的3次谐波分量,但其d、q轴电感的平均值相等。为了提高SRDC电机的矢量控制性能,对通用的矢量控制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利用恒定参数进行矢量控制,根据转子位置进行电压补偿的方法,建立了 SRDC电机的动态电压补偿解耦控制模型。导出了SRDC电机的转矩公式,公式显示SRDC电机的电磁转矩除存在励磁转矩分量外,还存在随转子位置角变化的3次谐波附加转矩。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定子磁极结构,Ⅰ型极靴可以有效地降低转矩脉动,Ⅱ型极靴既可用于抑制转矩脉动,也可用于提高转矩输出。在极靴的极弧角增量为2.5°~3°范围内,采用Ⅰ型极靴磁极使5.5kW电机的转矩脉动从约80%降低到38%;当极靴与极身的夹角为90°、且极靴的极弧角增量为2°~3°时,采用Ⅱ型极靴磁极使电机的转矩脉动大大降低;当极靴与极身的夹角大于120°、且极靴的极弧角增量为1.5°~2°时,采用Ⅱ型极靴磁极结构使电机的转矩输出增大。以电磁场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研究了 SRDC电机的设计方法。SRDC电机的定、转子极数可以有多种配合,但最佳配合为12/8极和6/4极。12/8极SRDC电机的最佳转子极弧角为17°,最佳定子极弧角为15°~16°。定子磁极锥度以3°之内为宜,转子磁极锥度不宜太大,应在0°~12°范围内。每极交、直流绕组的匝数比在1:1时,能够获得最大的输出转矩,应综合考虑损耗、转矩输出和转矩脉动,调整每极交、直流绕组匝数。最后,综合考虑电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设计了实验样机,并完成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 SRDC电机的损耗最小矢量控制,通过损耗最小控制策略,达到励磁电流与电枢电流的最佳匹配;通过动态电压补偿,实现解耦控制;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特性,设计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H∞转速控制器和基于参数辨识的内模电流解耦控制器,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针对SRDC电机的间接位置检测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应用脉冲注入法进行精确初始位置检测的方法;提出了利用d、q轴电感进行运行位置检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间接位置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适应不同的转速要求。
其他文献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对低功耗和小型化的传感器(或检测仪)提出了迫切需求。液体痕量分析,通常采用光学或电学的方法。其中,作为光学检测方法的代表,分光光度计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的优势;作为电学检测方法的代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具有低功耗和易集成的优势。分光光度计通常采用比色皿作为样品池,其检测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比色皿的光程长度。比色皿的光程长度等于比色皿的宽度与待测液体折射率的乘积,由
镁合金由于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以及优异的减振性能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但强度不高、高温性能和塑性成形性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不同纳米增强体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动态力学性能实验方面,而在其纳米力学行为、微观增强机理及变形失效模式方面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资源储量巨大、能量密度高、燃烧清洁高效,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之一。目前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巨大,其勘探开发研究正进入关键突破阶段,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利用将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实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本质上是多孔介质内伴随相变的传热传质、气水渗流的多场多因素耦合的复杂过程,探明微孔隙尺度气体水合物分解过程传
月球着陆器和返回舱在月、地表面着陆时的冲击响应是影响着陆任务成败的关键。采样返回和载人登月对着陆冲击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冲击载荷需要低于航天员的承受能力,并保证搭载设备和仪器的安全。航天器的安全着陆是登月探测和采样返回的重要保障。着陆过程中航天器与星壤(土壤、月壤等)的相互作用,需同时考虑星壤的非连续特性和航天器结构的连续特性,多介质耦合问题给数值模拟带来困难。为此,本文提出针对航天器着陆过程分析
准确获取水中目标的声辐射特性是目标识别和控制的基础。为获取目标本质的、不受环境影响的声辐射特性,必须在自由声场中测量目标的声辐射特性。虽然常规的声场设施如大的湖泊、水库和消声水池等在实验条件下近似满足自由声场条件,但是这些声场设施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声源在这些声场设施中无法产生理想的自由声场。例如大的湖泊、水库等容易受到天气和水中生物噪声的干扰;而消声水池则在低频测量时难以满足自由场条件等。因此为
热电材料能够通过电子、声子的输运和相互作用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代表。热电材料性能的优劣可以用一个无量纲参数热电优值衡量。优异的热电材料应该同时具备较高的塞贝克系数、电导率以及较低的热导率,但是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强烈耦合作用给热电材料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压力作为一种调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热、电输运参数的解耦,协同优化功率因子和热导率,提升热电性
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的提高,沸腾换热强化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沸腾换热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的流动换热机理仍远未清晰。为探究核态沸腾过程中近壁面的汽泡动力学行为与加热表面沸腾换热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发展了两相流动-微液层蒸发-壁面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单汽泡和双汽泡沸腾过程中汽泡生长过程以及壁面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单汽泡沸腾实验验证了微液层蒸发机理的合理性。进一步
工业换热设备表面的防腐涂层主要面临如下难题:防腐性能好的涂层传热性能差,传热性能好的涂层防腐性能差。腐蚀是造成换热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传热性能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制备具有优异防腐性能并兼顾良好传热性能的防护涂层是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石墨烯兼顾优异的热学性质和分子不可渗透性,给换热设备防腐涂层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然而,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涂层具有诱导金属基体电偶腐蚀的潜在风险,存在电化学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数量逐年攀升,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车辆中人员和关键设备的安全已成为关注热点。由于大部分交通事故均由碰撞产生,为了提升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如何提高能量吸收装置在碰撞事故中的吸能效果已成为汽车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金属薄壁结构是吸能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结构,该结构可在轴向冲击下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量能量
风电塔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朝着大型化发展,它作为一种高耸柔性结构,除了承受自身运转的振动外,还要受到更加严酷的外部环境荷载的影响。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导致风电塔已难以避开地震区,地震作用同样对其影响强烈。因此,如何采用有效措施,智能、高效、经济地降低风电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已成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一个重要问题,对提高此类生命线工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