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基于我国30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在我国及全球的影响日益显著,建设数字中国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成为我国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生态效率作为刻画经济产出与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相统一的重要尺度,其不断提升是我国新时代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技术创新又是否为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的整体基准回归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省域生态效率,替换数字经济的表达指标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具备稳定性。第二,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来看,就全国整体而言,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正向影响生态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占到总效应比重的28.73%,是数字经济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传导机制。第三,通过将30个省份划分成东中西三个地区并分别对其进行回归,实证发现,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均成立,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本文认为这与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融合情况等紧密相连,前述条件相对较好的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挥空间更大,更能释放出其对生态效率提升的红利;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若能抓住机会,积极引入技术和人才,发展特色数字经济产业,未来通过数字经济改善生态效率的可能性值得期待。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论证,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之于生态效率提升的作用,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本文基于学术界已有研究,结合内生增长、外部性等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的特征和规律,对数字经济之于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技术创新这一中介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随后,选取我国2011-2019年30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分别利用熵值法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数字经济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主要分析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以及该影响能否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实现。在稳健性检验方面,先将30省市进一步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分析了地区异质性;同时,使用各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的替换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省会城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与每年除本省外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均值的乘积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分析。通过实证,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充分发展好数字经济,释放其对生态效率改善的红利。数字经济对提升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着力培养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关注数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正外部性、规模效应、高效资源配置作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投入与成本;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助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要素的逐步改善或替代;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媒介、数字治理平台等对企业及社会群众的引导教育、反馈监督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利用数字经济为技术创新创造的基础和环境,发挥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其一,继续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组成部分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作用,突破融资约束、提升运营效率,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其二,重视技术创新产出端的发展应用,积极利用数字经济相关的各大创新平台、沟通媒介推动技术创新跨时空的交流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到应用落地的畅通。此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降低产业壁垒、实现“流动行业”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行业领域新方法的协同融合,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之下,实现技术创新对于经济的“增长效应”、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用,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源生态友好化,提升整体的生态效率。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提升生态效率的异质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相关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融合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而言,应当继续利用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的领先优势,实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更加密切、更高层次的融合,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应当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查漏补缺”,合理有效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应用场景等的建设,积极主动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发挥数字经济之于生态效率提升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应当着重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引进,探寻区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数字产业,更好实现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硒是哺乳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富硒猪肉也是人类饮食最重要的硒源,但有关猪肉的富硒生物强化尚缺乏系统研究,且规模化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何在发展富硒生猪养殖业的同时实现硒资源的循环和预防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究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外源硒(富硒玉米和酵母硒)对不同饲喂阶段育肥猪生长性能、各组织硒富集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富硒/非富硒两
学位
高浓度氨氮是垃圾渗滤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吹脱法是去除高浓度氨氮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然而其去除效率还有待提高。为此,本研究以渭南市马家沟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微纳米气泡强化吹脱装置作为预处理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考察了微纳米气泡的基本特性,对比了微纳米气泡强化吹脱与传统吹脱工艺的脱氮效率,分析了微纳米
学位
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产油层位,延安组现有成藏理论并不能满足延安组勘探需求。志靖地区南部发育多条早侏罗世古河道,且下部紧邻长7生烃中心,是揭示延长组烃源岩至延安组油气藏的油气运移路径有利区域,有助于深化延安组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另外,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横向上的地化差异性不清,导致远离湖盆中心的延安组油藏的油源不明确,存在“近源”和“远源”的争论,也制约着对延安组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
学位
非常规致密油藏岩石力学特性研究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常规储层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致密油储层研究需要,如何将储层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结合进行评价是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同时也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客观要求。脆性指数作为脆性评价最主要的参数,研究其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主控因素对于进一步的工程甜点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东仁沟油区295口井的钻、测井以及生产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岩石
学位
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数学表现能够显著预测他们青少年时期乃至成年后的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甚至社会经济地位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基于此儿童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关系及认知基础广受研究者们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在西方背景下,探讨儿童阅读和数学的关系,以及某一认知能力对阅读和数学影响,鲜少有研究关注中国背景下儿童阅读和数学的关系及认知基础。另外,以往研究多以一般儿童为研究对象,缺乏对特殊学习困难儿童群体阅读和数学关系的探
学位
为研究海南省三亚市PM2.5的化学特征、源解析和健康评价,在三亚市于2019年6月、10月、12月通过滤膜采样进行PM2.5样品采集;分别使用热光反射法、离子色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得到三亚市PM2.5含碳组分、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数据,分析其化学特征;使用后向轨迹模型定性分析三亚市PM2.5的输送来源;使用PMF模型进行源解析,定量估算各排放源的贡献比例;将含碳组分、水溶性离子与微量元素的源解析
学位
保温材料在建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由导热系数体现。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并分析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对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热系数检测受冷热板夹紧压力、样品的烘干与养护及平均试验温度的影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越好。
期刊
出口对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就业,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出口企业选择进入或者退出出口市场,转变其生产经营决策,对我国的出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能够动态地考察出口的变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贸易成本、汇率以及预期机制来影响出口。随着全球一体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全球贸易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外贸易摩擦也越
学位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深刻的调整,美国、欧盟制造业回流,同时国内的新冠疫情也致使实体经济萧条。中国正向着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实体经营、技术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以及人力资本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目标发力。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研究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上甚至在国家的战略角度都可以有非常关键的价值。当然,因为我国各区域之间实际发展、外贸和产业优化程
学位
项目化学习注重通过学会“做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高阶思维成长的有效催化剂。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呼吁学习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重要的学习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