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riod基因突变体的家蚕生物钟对丝腺发育和茧形成的影响机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腺是家蚕幼虫最具特色的器官,也是养蚕学和生物组织反应器研究的靶标组织。丝腺作为高效的动物丝纤维加工单元,其成就了中国特色和优势的养蚕业,也发展出丝绸这一世界级中华文化和产业名片。人类对家蚕丝腺的好奇心持续了数千年,相关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掌握家蚕茧丝形成的机理,相关机制研究仍然是重要的课题。本文利用实验室创制的家蚕生物钟基因Period敲除突变体系(Per-/-),从茧型出现显著改变的遗传表型出发,聚焦丝腺发育和丝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吐丝行为等不同层次发生的变化和相关调控机制,进一步揭示上述变化与生物钟系统之间的分子联系。主要结果如下:(1)敲除家蚕Per基因改变了茧型,提高了茧丝生产效率。通过TALEN技术构建的Per敲除突变系在多世代饲养的过程中,观察到突变体所结蚕茧外部茧层疏松、茧型显著增大,多维度的调查共同表征了这一稳定的遗传表型。突变体成熟幼虫向体外分泌的丝蛋白增多,显著提高了具有养蚕学经济价值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更为特殊的是丝纤维中丝素蛋白相对含量明显提高,可有效提高茧丝的生产效率。(2)敲除家蚕Per基因通过改变丝腺的丝蛋白合成能力与成熟幼虫吐丝速度影响茧型。5龄中后期突变体家蚕丝腺的发育出现明显变化,中期后部丝腺细胞核内分裂加速导致DN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家蚕,丝腺长度和重量系数也表征了突变体后部丝腺的发育快于野生型。丝素蛋白基因Fib-h、Fib-1和P25,以及调控丝素基因表达的丝腺转录因子Dimm、Sage和Sgf2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显著上调,储存在丝腺腔内的丝素蛋白也显著增多。突变体中部丝腺的长度和重量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中部丝腺细胞中的丝胶蛋白基因Ser1、Ser2和Ser3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上调。表明,突变体幼虫通过促进后部丝腺细胞发育和丝素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提高了丝纤维中丝素蛋白含量和茧丝产量。另一方面,吐丝行为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成熟幼虫在营造茧衣和外部茧层期间吐丝速度较野生型加快,吐丝开始后24h吐出了更多的茧丝。突变体的调节丝物质流速和茧丝粗细的喷丝头的共通管更加细长,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多巴胺分解途径的关键酶与降低吐丝速率的黑化神经肽受体(CrzR)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暗示突变体的茧型疏松与吐丝开始阶段吐丝速度加快、榨丝区挤压加强共同导致的丝素纤维外部液态丝胶包裹减少有关,这从外层茧丝纤维的丝胶含量更低能够得到验证。(3)敲除Per基因影响了生物钟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分子节点为进一步解释敲除钟基因Per影响家蚕丝腺发育和茧型的机制,重分析实验室已获得的细胞水平的ChIP-Sec结果,筛选到生物钟振荡器的转录因子CYCLE能够调控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基因Grd以及类家蚕保幼激素(JH)关键合成酶Jhamt-like基因的转录。一方面,突变体家蚕的脑部神经肽GABA分泌增多,导致下游黑化神经肽的分泌受到抑制,导致吐丝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保幼激素信号通路下游基因Met2、Kr-h1的转录水平在突变体家蚕5龄中期上调,丝腺转录因子Dimm基因的转录水平在5龄后期明显升高。表明敲除钟基因能够通过影响JH信号,促进后部丝腺丝素蛋白合成。(4)研究结论敲除钟基因Per的家蚕,可通过神经递质GABA信号通路,抑制负调控吐丝速率的黑化神经肽,加快成熟幼虫的吐丝速度。还可能通过JH信号通路作用促进后部丝腺的发育和丝素蛋白的合成,提高茧丝产量和丝纤维中丝素蛋白的相对含量。导致茧丝的丝素纤维外层液态丝胶粘连减少,最终出现茧层疏松、茧型变大的表型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99Tc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对痉挛性斜颈张力障碍肌的诊断价值,经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张力障碍肌的评估预后价值及潜在的增益价值。方法1.纳入2021年1月到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38例痉挛性斜颈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99Tc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联合肌电图引导下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38例患者99Tc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共选取
学位
<正>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残障人口超过8500万,精神残疾人超过820万。有研究显示,由于社会污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被排除在婚姻之外。精神障碍患者的身份使他们及其家庭丧失了结婚的机会和勇气,人们也会因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负面认知而无法接受其作为配偶。笔者对某市Y街道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的一项田野调查发现,
期刊
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由于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确诊难和治疗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IBD的众多发病机制中,由上皮紧密连接失调而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强占重要地位。研究表明,Stat6在IBD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乙酰化修饰又广泛存在于STAT蛋白家族的转录调控中。由此我们推测在Stat6中存在着某种乙酰化修饰对IBD的发生发展
学位
第一部分 3D-CTBA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应研究:一项回顾性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研究目的:本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应用Exoview软件行术前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并就本中心发现的解剖学变异病
学位
报纸
目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视网膜可能有潜在照射的风险,过量照射可导致视网膜损伤,是严重的放疗晚期并发症,可以损害视力,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本文通过分析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 相关(CRISPR-associated,Cas)核酸酶系统筛选数据,发现乙醛
学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后易复发,预后效果差。近年来,免疫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GBM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然而,受GBM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影响其免疫治疗疗效欠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GBM产生免疫抑制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M2型TAMs通过分泌各
学位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列于女性癌症发生人数的第二位,其发病率和死亡人数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仅在2021年,全世界宫颈癌的发病人数就有60多万,死亡病人超过30多万。在中国,近20多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也一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然而,宫颈癌的发病和转移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此外,宫颈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学位
目的: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1(ACAT1)作为一种线粒体酶,主要参与酮体的生成、分解,异亮氨酸分解,脂肪酸分解。最近,临床研究发现,当ACAT1发生基因突变时,可以导致患者酮症酸中毒。据报道,ACAT1还具有乙酰转移酶的活性,而且在多种人类癌症中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由于ACAT1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仍未可知,因此,我们主要探究了 ACAT1在胃癌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对临床不同分期的病人
学位
目的:本研究探索了烟酰胺甲基化转移酶(NNMT)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NNMT在胶质母细胞瘤中上调的机制;阐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NNMT的转录调控关系;研究在EGFR突变体Ⅲ(EGFRvⅢ)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敲低NNMT产生的生物学功能改变。方法:首先通过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the Chinese Glioma Ge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