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叙事学设计方法与策略 ——以重庆地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纪念性空间是城市原型中一种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城市中最具文化、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公共空间,它反映人类的记忆和内心精神世界,承载着国家社会的纪念性活动,对塑造公民共识和民族凝聚力有着特殊作用,在人文、经济、生态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同时城市纪念性空间也是设计创作自由度最高的一中空间类型,因其同语言一样耦合着人类的主观思维过程,并且用语汇和空间结构组合来表达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忆,这与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有着诸多可堪类比之处。自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叙事学发生了从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开始关注到人的差异化情感并向多个领域延伸,空间叙事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此同时,城市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也从古典主义几何化构图、纪念宏大叙事向多元化的纪念主题、情感、形式和手法转变。二者在当代以来对人类感情共同的细致研究就为空间设计与叙事学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契机。我国尚未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现存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仍有较多古典主义手法的遗存,而最近新兴的许多纪念性空间的设计已经出现许多新思想和新手法,但更多地出于设计思维惯性,仍沿用陈旧思路去设计城市纪念性空间,大尺度古典构图和被动叙事仍然存在,不能满足人们在新时代更加细腻的精神感情需要。我们对此应当有所认识和反思,探索更多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纪念性空间设计思想,叙事性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叙事学视角下城市纪念性空间的设计研究,本文用叙事学的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得出实践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再次回到实践,检验现存的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叙事性现状并给出能够提高叙事效率的纪念性空间优化设计策略。本文的第二章节是理论研究,论证了城市纪念性空间与叙事学相类比借鉴的可行性,并按照龙迪勇教授的研究成果,将纪念性空间所面临的设计问题分析为故事空间、心理空间、行为空间和存在空间。第二、三章节是案例研究,首先介绍了叙事符号、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度在纪念性空间中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总结出有叙事意义的城市纪念性空间设计手法。本文第五、六个章节是实证研究,通过调研多个重庆地区的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纪念主题、情感、结构序列和细节场景,分析出在叙事学视角下这些空间存在的问题,包括碎片化叙事、宏大叙事和陈旧叙事。本着提高叙事效率的优化原则,针对这些问题最终从发掘叙事故事空间、深化叙事心理空间、塑造叙事形式空间和探索叙事存在空间四个角度,提出“明确纪念性空间主题”、“表达纪念性空间感情”、“整合纪念性空间结构”、“丰富纪念性空间设计手法”四项主要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各地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城市化推进,许多城市在向更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征逐渐变得模糊。尤其是对于众多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镇而言,其拥有丰富地域性文化的城镇空间特色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去了自我特点和内在精神,依附于空间和建筑的精神文化和内涵逐渐丧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随着不断地拆除、重建与人类文明的生活相隔离,人们已难以辨认其地域性的特征。本文聚焦于凉山彝区聚居空间特色塑造策略研究。首
防屈曲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耗能构件,近些年在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将BRB应用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RCF)中,可以形成双重抗侧力体系即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BRB-RCF)结构体系。要使BRB充分发挥其耗能减震的作用,BRB-RCF连接节点的稳定可靠必须得到保证。传统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建设深度不断增加,地下空间上行疏散难度也不断增大,楼扶梯成为地下空间最有效、最直接的疏散方式。国家住建部于2019年印发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进一步指出了地铁站建设向深层开发利用的潜力与趋势,但现行规范及标准对深埋地铁站的疏散并未提出明确标准导则,如站台至室外地面疏散时间无相应标准,且未考虑上行疏散过程所产生的疲劳对疏散效率造成的影响,这对逐步向深层发展的地铁工程建设和上行楼、
现代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渐增加,电网的态势感知是电网运行与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电网参数的实时跟踪辨识是该技术能否有效应用的关键。目前各种电网参数辨识的方法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局限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网等值参数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现有的稳态方法大多是利用两个或多个运行状态下的稳态方程求解电网等值参数,很难权衡参数不变与辨识可行性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只有
盾构法因具备掘进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及可应对场地受限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对开挖面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且刀盘开口率的合理选择是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掘进的前提。目前刀盘开口率对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及盾构体系稳定性还没有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南宁地铁3号线青~市区间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开展刀盘开口率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柱凭借其优良的受力特性在工程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重要的结构构件之一。钢管混凝土构件将核心混凝土与外包钢管组合形成整体,共同受力。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使其承载力成倍提高;内填混凝土弥补了钢结构的劣势,有效防止钢管局部屈曲。然而,钢管混凝土普遍存在的脱粘问题对结构受力性能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同时存在一定隐蔽性,是结构检测关心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本文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在国内
尽管国内外对冷弯薄壁形钢构件的稳定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但其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非复杂卷边槽钢实腹式构件以及拼合构件,对于复杂卷边C形钢格构式缀板柱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并且现有的国内外规范的相关设计方法对复杂卷边冷弯薄壁C形截面双肢缀板柱设计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特别是直接强度法并无针对格构柱的设计规定,如何将其应用到格构柱的设计中将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变参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汽车数量增加的同时,停车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由于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不可能过多用于停车场的建设,所以要求停车方式需要从简单的平面式停车向高效的空间式停车转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作为一种高效的停车设施,难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汽车撞击车库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冲击作用下的立体车库的动力响应数据十分匮乏,立体车
工程水泥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C)是一种具有高延性、多裂缝开裂特征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以ECC管作为永久性模板,浇筑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充分发挥ECC材料的特性。目前,国内尚缺乏对ECC管混凝土组合桥墩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与Open Sees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ECC管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为后续同类型桥墩的研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所占比重已明显增高。预计到2020年,建筑能耗有可能将超过工业能耗将成为社会能耗的第一领域。作为建筑能耗的最主要能耗,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尖峰电力负荷大、负荷高峰段与城市用电高峰期相近等特点,可能会造成城市电网高峰期电力供应不足。冰蓄冷空调系统作为具有电力“削峰填谷”能力的空调节能运行方案,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