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IGFBP7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我国,其死亡率位于第四位左右。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尽管相对于其它肿瘤而言,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得比较深入,但其诊治方法仍未获突破性进展,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仍未得到根本性提高,因此积极开展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基因是我们实验室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法从结肠腺癌-正常粘膜的差减cDNA文库中筛出并在结肠腺癌中高表达的一个基因。IGFBP7在人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但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下调,如乳腺癌、脑膜瘤、肝癌、前列腺癌等。IGFBP7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研究不多。现有的文献均支持IGFB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更高,但在绝大多数结肠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IGFBP7在体内、外结直肠癌细胞及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提示,很可能存在一个可逆的调控机制调节该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开展结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金乡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力资源现状,为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收集2007年金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防保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对辖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及DSA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留、复发及转移病灶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综合影像检查的意义,并探讨残留、复发及转移性病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海峡茶都隆重开业,西坪茶农进城开店@沈添土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
期刊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预后较差,即使行广泛淋巴清扫术,五年生存率仍不超过35%。胃癌治疗的最大难题是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经过各国科学家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许多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肿瘤的发生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新闻发布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然后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研究背景: 虽然癌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死亡率仍居各种常见死因的前列。在20世纪末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不断创新,除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常
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流程与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风险管理规则,明确风险管理岗位与职责是做好风险
目的:结合微针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s)的物理-化学促渗作用促进难溶性中药成分高乌头生物碱(AAS)的经皮吸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评价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对
对异步电机单边磁拉力的几种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单推导,结合国外及实际设计经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几种方法的实例计算与分析比较,证明所提方法是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