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 高浓度氧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高浓度氧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大鼠模型,为今后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提供稳定的实验基础。
方法:1日龄普通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氧诱导模型组(ROP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1日龄ROP组大鼠暴露在氧浓度(80±2)%的环境中7天后,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生长。C组同龄大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大鼠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视网膜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判断建模是否成功。
结果:与C组相比,ROP组在高氧环境生长到7日龄时,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显示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视网膜出现大片无灌注区;回到空气中7天后(14日龄)ROP组大鼠视网膜铺片见较明显新生血管形成;HE染色见ROP组14日龄大鼠玻璃体腔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且管腔扩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54.67±2.16)个与C组(0.87±0.05)个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该模型大鼠视网膜血管改变符合高氧致ROP的病理过程。模型制备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干预研究的较理想的模型。
实验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ROP模型大鼠及正常新生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正常新生大鼠及ROP模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二者表达变化与高氧的关系、对视网膜血管发育的作用以及在高氧诱导ROP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1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氧诱导模型实验组(ROP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全视网膜VEGF、PEDF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全视网膜VEGF的蛋白水平。
结果:RT-PCR结果显示,ROP组3日龄大鼠视网膜VEGF mRN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7日龄ROP大鼠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氧后ROP组转录水平逐渐增强,在9日龄、14日龄ROP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日龄ROP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信号最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9日龄、14日龄ROP组视网膜中则为强表达信号,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其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基因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EDF mRNA在3日龄、7日龄ROP大鼠视网膜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回到室内空气环境的9日龄视网膜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ROP组14日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EDF mRNA在实验过程中的表达趋势与VEGF相反;实验组大鼠在高浓度氧期间,其VEGF mRNA/PEDF mRNA比值明显降低,停氧后,实验组视网膜VEGFmRNA/PEDF mRNA比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高氧使VEGF表达下调、PEDF表达上调;停氧对视网膜中二者表达的影响与高氧时相反;VEGF、PEDF可能在视网膜正常血管发育及ROP新生血管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停氧后,VEGF表达占优势;氧浓度变化影响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导致ROP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