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语义视野下的“有”字句体范畴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有”字句的体范畴,特别关注由“有”字担任体标记的情况。通过对大量语料分析,我们发现“有”字句在没有现代汉语典型体标记参与句式的情况下,有三类“有”字结构:“V+有”、“有+VP”、“有+所+V”能够表现出体特征,并且该特征由“有”提供,“有”一般是作完成体标记。本文利用生成语法和自然语言逻辑语义相关理论针对“有”承担体标记功能表达体意义的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其中还涉及“有”与其他体标记共现时的意义表达机制阐释。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是就研究主题于学界的发展状况和背景的梳理与总结,内容分为本文缘起、本文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本文涉及的相关重要概念的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有”字句的体范畴。研究现状主要关注现代汉语体范畴、现代汉语“有”字句以及汉语的逻辑语义发展情况。在形式语义视野下探究“有”字句的体范畴,以期揭示“有”字句更深刻的语义内涵,并且为“有”作为完成体标记提供研究角度和思考方向。本文主要采用生成语法和逻辑语义相关理论工具进行研究论证。第二章主要是从传统语义学的角度对“有”字句进行句式与语义的分类归纳,并对含有体范畴的“有”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以及对“有”的语义内涵、功能进行探讨。我们发现:即使在没有典型体标记参与情况下,部分“有”字句仍然可以表现出体特征,主要的三类“有”字结构是:“V+有”、“有+VP”、“有+所+V”,并且进一步推论是由“有”承担了体标记的功能,主要充当完成体标记。第三章是利用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对含有体范畴的“有”字句的生成机制进行模拟与解释,并尝试对体标记“有”的词性做出界定。我们认为:“有”作为完成体标记时为轻动词,含体范畴的“有”字句在生成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有”所表现出的词特征强弱来决定其移位的显性和隐性,结果会造成语音层面上的区别,影响句中的线性排列关系。应强调的是,对于“有+所+V”的结构来说,“有”和“所”本身是两个独立的语言单位,但“有”表达肯定完成低量程度的意义必须借助“所”提供的集合意义来完成,两者需互现才能使该结构意义得到完整表达,因此本文在处理其生成过程的时候还是将这两者当成一个词项处理。第四章是借助逻辑语义相关理论工具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逻辑语义的刻画。刻画过程是:在用二维图式表明事件时间与状态的关系之后,再利用完成体算子验证其时体意义,最后借助事件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将其形式化,并代入例句,进行语句验证以证明其合理性。其中“有+所+V”的情况因为涉及到量化程度,论证过程相对复杂,本文采用引入差值函数进行论证。第三章是对其内在生成机制讨论,本章是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对象的语言表达式进行形式化处理。第五章是结语,总述本文的研究成果、不足以及展望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个人自主意识逐渐抬头,患者自主权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主地、不受干预地作出维生医疗决策,但是当个人试图掌控自己的维生医疗事务时,往往已经因为病情严重失去决定能力。预先医疗指示为患者事先表达医疗意愿提供了渠道。近年来,已经有民间组织开始推广生前预嘱(预先医疗指示的类型之一),但是我国大陆地区并无相关立法,并且法学研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观域外,许多法域已经通过写入民法典或制定特别法的形式对
学位
唐代侠题材乐府是唐代游侠诗的一大主体,然而目前学界对于唐代游侠诗的研究更偏向于整体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唐代侠题材乐府的主体地位。就唐代侠题材乐府的研究而言,前辈时彦们虽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比较零散,尚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专题的形式对唐代侠题材乐府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期为唐代侠题材乐府研究尽绵薄之力。本文根据现有资料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古题在创作上的新变
学位
本文对杨慎的乐府诗研究主要从其乐府诗考论与诗作两方面进行。杨慎对乐府文献的考证,为乐府诗的留存和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对乐府的曲调和歌舞探究,补充了音乐史上的诸多细节。在对乐府诗的评价上,杨慎强调怨而不怒,其观点发人所未发,精妙与谬误并存;在解读乐府诗时,杨慎时常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并在关注乐府诗艺术特色的同时,还指出了乐府诗与后世诗歌在内容和体式上的关联。杨慎的拟古乐府都能够比较严谨地继承其主题
学位
“补天石”导源于石崇拜,人们在“石为雨神”的思想意识影响下,利用“止雨石”协助娲皇止水补天,原本的“止雨石”也因辅佐娲皇补天成为“补天石”,拥有了力挽狂澜的“补天”精神和“补天”神力。这为后世文人借“补天石”意象抒发政治情感奠定基础。至魏晋时期,经过王歆之、江淹之笔,“补天石”逐渐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后在唐代发展为独立的文学意象。成为文学意象的“补天石”在宋代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宋文人在言志、酬唱赠
学位
三农问题、乡村问题,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的发展问题,而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首次提出。新时代下高山河谷地带下的旅游型乡村,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效的衔接与融合,同时也面临着转型与挑战。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高山河谷地带旅游型乡村空间重构问题,能有效剖析该地形地貌下旅游型乡村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脉络,精准定位该地形地貌下旅游型乡村空间重构的驱动因素,合理提出有效路径,为同类型旅游
学位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债务重组除了可以作为缓解债务人面临财务压力的可行的备选手段外,还可以作为特定情形下实现双方长期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19)》(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发布以前,我国对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规范曾数次在纳入损益核算系统与纳入所有者权益核算系统之间玩“跷跷板”。债务重组交易中涉及原债务与重组债务或权益工具、原债权与重组债权或股权投资、非金融
期刊
追根溯源,铜镜最早起源于齐家文化,一直延续到清朝。西汉时期铜镜延续了战国时期铜镜的发展道路,继续稳步向前。东汉时期受社会政治经济影响,铜镜纹理纷繁复杂,铜镜发展达到了当时的一个顶峰。本文是对两汉时期铜镜纹饰与现代艺术风格的融合研究,通过对两汉时期五种铜镜类别深入了解并总结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反映的社会文化,得出一个可以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风格的方法。使得两汉时期铜镜纹理的形式和文化可以在现代艺术风
学位
刑事二审抗诉作为检察机关对审判权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对一审裁判实现实体与程序的双重监督作用,更是起着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屏障作用,这对于检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于2018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推行了认罪认罚制度,近年来针对适用认罪认罚程序案件提起二审抗诉的新现象更是值得关注。本文结合C市的有关裁判文书以及相关数据,对其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最后再对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与
学位
文献作为文学的载体,文化的记录,于其中呈现出一时一地文学情况、文化情况,是研究的基石。目前对三国蜀文献的研究相对较少,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讨论。首先是对三国蜀文献的整理较为薄弱,此外对三国蜀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认识也不够充分。针对三国蜀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学、文化情况在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以《三国艺文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三国蜀文献的辑录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误收、失
学位
《七曜平妖全传》是明代时期沈会极创作的时事小说,讲述的是天启年间发生在山东的白莲教起义,也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唯一一部以该事件为题材的长篇时事小说。小说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明末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场景,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通过精彩丰富的想象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神奇诡谲的斗法画面。作者藉假发真,将自己对于末世的感叹与对这场农民运动的复杂心理一一展现。本文除绪论外共有四章。第一章,《七曜平妖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