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fa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体系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控制和影响已经突破了对本国领土的限制,地区经济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使当代区域联系越来越呈现纷繁复杂的格局,也为研究城市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兰州、西宁是我国西部省会城市中空间距离最短的两座城市,也是地形、经济发展条件最相似,联系最为密切的两座城市。包括青海省的西宁、海东地区、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和白银等城市在内的河湟谷地是两省中地形最理想、经济最发达、人口与城镇最密集地段,同时也是我国黄河上游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带,高耗能工业走廊和多民族经济区。如何把两座城市及邻近地区进一步联合,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带动周边及两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作者写作本论文的初衷及贯穿全文的主旨。 根据研究的基本思路,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进展状况、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及结构体系等; 第二部分,理论阐述。介绍论文所依托的相关的区域发展理论,涉及中心—腹地理论、枢纽—网络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区域整合理论; 第三部分,研究区域的发展条件及现状分析。分析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新经济条件,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 第四部分,研究区域的宏观背景环境分析与战略定位。从国际、国内及西北地区的视角分析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并对其进行产业定位和空间定位,其中将其产业定位为黄河上游的水电、工业基地,新亚欧大陆桥(甘肃、青海段)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及相对应的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和旅游服务中心等。空间定位为中国西部地区的枢纽区域和重要节点,中亚—中俄油气走廊和新疆油气资源东送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基地,青藏地区和西南地区成品油配送中心; 第五部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立足兰州—西宁城市区域自身的比较优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对三次产业分别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研究。 第六部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重组研究。认为要顺应河谷走势,强化兰州一西宁的联动发展,突破天然阻隔,构建大兰州一大西宁都市圈,塑造甘新青藏的枢纽区域; 第七部分,针对兰州一西宁城市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整合角度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认为在发展层面上,应加快兰州一西宁城市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整合;在制度层面上,应进行跨行政区合作的整合创新和管理创新。 论文的最后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人员以其特珠的职业特点及职能作用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关注与重视,接受秘书知识教育、从事秘书工作、向往秘书岗位的人员正逐步增多。但是,要成为称职
目的:观察根端囊肿术中应用MTA根尖倒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根端囊肿病例共30例,病灶牙均为上颌前牙,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并超充填牙胶尖,术中刮除囊壁后去除病灶牙根
<正>搞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促进基层民主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那么,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如何体
本文基于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对接拼接网格技术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对安装有叶片式微型涡流发生器的超
目的 研究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中国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从全球化背景
本文简述了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的概念及其功能,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几个lnc RNA的功能以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如H19、MALAT1、MEG3、HOT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法治民政是履行民政为民职责的重要根基是民政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正> 口腔局部麻醉特别是阻滞麻醉引起麻醉神经分布区的粘膜溃疡实属罕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陈××,男,51岁。病历代号109。患者因左上后牙自发痛3~4天来就诊,诊
桤木属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桤木种类与分布、遗传育种、光合特性、固氮特性、材性、抗性、繁殖技术以及造林方法与幼林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