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F/ColⅡ-SF-CS/ColⅠ-SF-CS-nHAp双层支架修复兔软骨缺损的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NGF/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支架,结合mosaicplasty技术将支架植入兔软骨缺损处并观察、评估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期为临床中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首先,分别制备浓度为2%,3%,4%的ColⅠ和ColⅡ溶液与课题组前期制备的浓度为2%的SF、CS、n HAp溶液按同比例混合,得到上层支架(ColⅡ-SF-CS)分为支架1(2%)、支架2(3%)、支架3(4%)三组以及下层支架(ColⅠ-SF-CS-n HAp)分为支架4(2%)、支架5(3%)、支架6(4%)三组。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物理粘合及化学交联法,经过反复塑形,制备出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支架。检测支架的一般情况、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支架内部形态及孔径大小、能谱分析及离子分布测定。然后,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与聚合物合金法制备NGF缓释微球并检测其微球微观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及缓释效果,后将其与支架联合制备成载NGF缓释微球的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双层支架。最后,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B组:植入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双层支架;C组:植入NGF/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双层支架),结合mosaicplasty技术将相应支架植入B、C组兔软骨缺损处,对各组兔分别于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ICRS软骨修复评分,HE、阿利新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Wakitani病理评分来评估软骨损伤修复情况。结果:(1)支架性能检测:各组支架上层呈淡黄色,下层呈白色,形似圆柱体,质量极轻,触之有弹性,弯折后不裂开。上层各组支架孔隙率依次随着ColⅡ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下层支架4与支架5孔隙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6与支架4、支架5孔隙率对比明显降低(P<0.05)。上层各组支架吸水膨胀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下层各组支架吸水膨胀率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上层各组支架6周后热水溶失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到上层各组支架完全溶失分别需要63.08、61.02、61.40周;下层各组支架热水溶失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溶失分别需要75.63、77.87、77.47周。各组支架内部整体呈现蜂窝状,各孔隙之间均一并相互贯通;上层各组支架平均孔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下层各组支架平均孔径组间对比同样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整体上层支架平均孔径较下层更大(P<0.05)。能谱分析测得所制备支架上层主要以Ca、O与Cl元素为主,下层主要以Ca、O与P元素为主。(2)NGF缓释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平均约为(25.87±6.54)μm,其载药量为0.516μg/mg,包封率为40.5%,并有明显低的微球突释率以及高的生物利用率。(3)软骨缺损修复情况:A、B、C三组ICRS软骨修复评分随术后时间逐渐递增,各组内、组间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各时间点C组评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HE染色:术后12周,A组修复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B组主要为纤维软骨,软骨下骨重建不充分,C组中骨软骨重建较完全,可见潮线。阿利新蓝染色:A组术后12周,缺损区仍可见明显软骨缺失,新生组织染色阴性;B组与C组术后4至12周,缺损区随着时间递增逐渐被新生组织填充,表面逐渐光滑,且各时间点C组相较B组染色更深,骨软骨层分界更加明显。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A组术后12周,修复组织Ⅱ型胶原仍未表达;B组与C组术后4至12周,Ⅱ型胶原表达均随着时间逐渐增多,且各时间点C组相较B组表达更多。A、B、C三组Wakitani病理评分随术后时间逐渐降低,各组内、组间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各时间点C组评分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理化性质的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双层支架及NGF缓释微球;并证实了NGF/ColⅡ-SF-CS/ColⅠ-SF-CS-n HAp双层支架能更好的促进兔软骨缺损的修复,有望成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新型仿生复合支架,为临床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描述黔北地区某三甲医院胡蜂蜇伤的流行病学特征、重度胡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胡蜂蜇伤对各器官损害情况及胡蜂蜇伤患者预后情况,并对进展为重度胡蜂蛰伤、肝损伤、肾损伤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当地胡蜂蛰伤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黔北地区某三甲医院869例首诊于该院并明确诊断胡蜂蛰伤且病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
学位
目的:通过mi RNA测序筛选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 RNAs,并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预测及筛选与其有潜在结合位点的lnc RNAs与m RNAs。分析可能参与NSCL/P发生的lnc RNA-mi RNA基因调控轴,为进一步研究nc RNAs与m RNAs在NSCL/P中的潜在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临床收集CPO组、CL/P组患者及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样本各15例,共45例。样本分离血
学位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与可撑开可复位支架相匹配的经皮微创植骨器,采用该植骨器可以从体外经皮肤通过椎弓根与植入椎体内的支架相连接并对支架周围的缺损区进行植骨;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并植入支架后,使用该植骨器进行植骨,评价植骨效果。方法:1.研制一种经皮微创植骨器:(1)主要参数测量:对32例胸腰椎(T11~L2)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椎体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包括椎弓根最狭窄区域的横径、矢状径;在椎弓根正
学位
目的:探讨羊膜匀浆(amniotic membrane homogenate,AMH)促进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并选择羊膜匀浆最适宜浓度,氧化铁纳米粒子(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负载AMH共培养牙周膜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能否协同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1
学位
目的:通过垂直骨皮质切开术及骨微穿孔术干预大鼠正畸牙近中移动模型,比较各组间大鼠建模时间及牙齿移动距离差异,观察大鼠牙周组织形态的改变,检测破骨相关因子在牙周膜中的表达情况及不同干预措施下骨相关参数的变化,从而讨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别,为临床加速牙齿移动提供更好的选择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M组27只(单纯正畸加力组),CO组27只(加力+垂直骨皮质切开术组)
学位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及基骨弓生长发育规律,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与儿童牙科及正畸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年龄 8.60±2.17 岁,其中男 50 例(8.73±2.16)岁,女 34 例(8.45±2.21)岁。对志愿者进行头颅定位X线照相,获得头颅
学位
目的: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测评估前庭神经鞘瘤(VSs)瘤内炎症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指标,探讨VSs是否存在EMT及瘤内炎症与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10-2021.10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koos分级3-4级VSs患者,术中每例患者按肿瘤游离部(桥小脑池内肿瘤后部)、肿瘤中央部、肿瘤神经结构接触部(包括面神经及脑干)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C
学位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神经功能评分(NIHSS)、Fugl
期刊
<正>在国家电网公司省级计量中心建设、电能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等大形势、大背景的推动下,电能计量集约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执行效率得以逐步提升。随着集约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要求的日趋深入,电能计量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电能计量精益化管理需要新的思考与探索。1电能计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1.1电能计量管理越来越精益化、系统化随着"大营销"计量集约化管理的建设完成,国网公
期刊
目的:通过了解遵义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肝纤维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及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以进一步减少MAFLD患者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及死亡风险。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科6个月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就诊体检人群依次纳入到本研究进行调查。根据i Liv Touch检查结果,分为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