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Emm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玛》被认为是简·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对此作品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爱玛》里丰富的会话含义。
  作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作家,简·奥斯丁和她的小说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19世纪和现当代关于简·奥斯丁和《爱玛》的文学研究和批评,发掘出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爱玛》里的会话含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使用的语用理论是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布朗和列文森的间接礼貌策略和里奇的礼貌原则和准则。本文对这三个理论进行了阐述,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分析会话含义和间接表达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工具。关于会话含义的可理解性也有所涉及。
  本文从小说《爱玛》里精选了大量典型的使用间接表达的对话,运用上述语用学理论对其会话含义进行详细分析。根据间接礼貌策略在语言形式上的实现方式,对这些对话进行了归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故意违反准则及其次准则,目的是传达一种潜在的真正意图,即会话含义。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顾及到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为了减少对交谈者的面子威胁,说话者往往使用看似礼貌的方式,隐讳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从而避免直接冲突,尴尬或种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说话者的会话含义在特定语境和情况下是确定的。但是由于交际双方的理念或背景知识的差异,这种会话含义不一定能够被理解。本文运用上述语用学理论对具体例子的会话含义的产生和理解都做了详尽的分析。
  本文以合作原则和礼貌理论为理论支持对《爱玛》的会话含义进行了分析,从一方面拓展了传统的对简·奥斯丁的研究,并且拓宽了语用学在文学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更好的揭示了小说人物性格,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小说,在现实生活中更加顺利和谐地进行交际。
其他文献
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工作投入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工作投入是影响员工绩效、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中发现企业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会增加工作中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资源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状态。近些年企业越发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影响情绪劳动策略的选择,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间接影响其工作投入
学位
近年来,校园暴力攻击事件频繁发生,逐渐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攻击行为是对他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并且对于群体适应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不仅会对受攻击者产生一定的伤害,对于攻击者本身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给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所以为了进一步探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减少校园暴力攻击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青少年遭受校
学位
由于寄宿制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寄宿制学生与家庭处于半隔离状态,且校园环境较为封闭,学生容易在情感和心理方面产生问题。因此,在中共中央全力以赴势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领域愈加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并加强以农村寄宿制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针对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法,对1052名农村寄宿制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攻击性行为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越轨
现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利用自己的权力对他人实施惩罚。尽管惩罚可能发生于二人交互过程中,但更常见的惩罚行为通常发生于有组织的群体内。研究者将组织中的惩罚动机区分为威慑性动机和罪有应得动机两种形态。基于威慑性动机的惩罚所关注的是违规者或潜在违规者对组织规则的畏惧,从而实现消灭违规行为的目标,而基于罪有应得动机的惩罚关注的是惩罚的严苛度与违规行为的严重度是否匹配,而不在乎违规者是否终止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
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类的行为往往发生在更加复杂的社会群体情境中。在面对这些社会群体信息时,既往研究发现,人们不仅认为群体内成员在行为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在群体成员间的社会交互行为上持有一定的人际责任信念,其约束着群体成员间的交互模式,是人们内在的自律要求,而非外在的强制规定。虽然以往研究揭示3-9岁儿童具有群体内成员间互不伤害的人际责任信念,但儿童在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上高度依赖于内群体,该特性
第三方惩罚是指个体在面对与自身利益无关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时,愿意付出个人代价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以往研究对第三方惩罚的演化和认知机制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类研究大多针对于个体独自进行第三方惩罚进行探讨,但在现实环境下,个体在进行第三方惩罚时,大多都暴露在大量的社会惩罚信息之下,鲜有学者探究在个体独自进行第三方惩罚与接受到社会惩罚信息后个体的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区别,以及其背后的机制问题。因此本研究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体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体事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人类作为社会性群居动物,除了个体情绪外,还会产生群体情绪。群体内疚作为一种在群际冲突中常见的群体情绪,与个体内疚相似,也被认为具有亲社会性。群体内疚能促进做了错事的群体作出诸如道歉、和解、补偿和群际支援等积极行为。因此,群体内疚对于处理群际冲突有很好的积极社会意义,它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研
学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个体选择性地加工某些相关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已有研究发现,视场中知觉负载的高低是影响注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视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内容相匹配的刺激能优先自动地捕获视觉注意,但同样作为WM系统子部分的言语WM,对视觉注意捕获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且饱受争议。本研究采用WM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结合眼动追踪技术
随着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抖音已经成为其中的中流砥柱。截至2020年9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突破6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抖音记录生活,人们的自我呈现方式也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抖音为例,从角色设定、角色表现和剧本内容建构策略三个方面对用户的自我呈现过程进行分析,探析用户线上线下的角色转变与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技术赋权的视角下用户有了更大的表演空间,不仅在舞台设置和形象管理上更凸显个性,还充分利
近几年来,翻译研究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学者和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用大量的例证探讨了汉译英中译者应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文化补偿方法来最低限度地减少文化损失。  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现象就是文化流失。因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应用社会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社会符号学理论对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