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30-40年代甘宁青兵差问题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国建立后,地方军阀林立割据,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甘宁青地方军阀为增强影响力,纷纷扩展地盘以壮大其实力。因此,他们或到处抓兵拉夫,或互相混战撕咬。在这种局势下,甘宁青军阀大肆向地方征派实物、货币以及征发大量力役之类的兵差。名目繁多的兵差逐渐成为甘宁青地区人民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加重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农家之生存压力。此外,在一些抓兵拉夫、驻军摊派负担过于苛重的地区,兵差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征丁制度,或是一种经济赋役,它则是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兵差与其他社会问题,诸如农民离村、高利贷、匪患等交织在一起,导致二十世纪30-40年代甘宁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更加恶劣,社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
  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史和经济史的视角出发,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搜集甘宁青有关兵差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期对甘宁青地区兵差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究。本文首先呈现二十世纪30-40年代甘宁青地区兵差问题的基本概况,突出甘宁青地区兵差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并且通过对比总结该地区兵差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从近代甘宁青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上出发,分析甘宁青地区兵差问题产生的深刻历史原因。通过对甘宁青地区整体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寻找兵差与当时其他社会问题的联系。进而探讨兵差问题对甘宁青地区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特定时期内的特定地区的兵差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不仅仅有研究的学术价值,还有一定的社会历史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两宋时期的西南地区,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族群与部落。他们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成型。宋人依据其族群区域、民族特性,冠以不同的部落名称。具体以宋代路分为标准,主要含括了荆湖南北、川峡、广西三个部分。荆湖南北路地区主要分布了西南溪峒诸蛮、诚徽州杨氏这两个少数民族群体,而西南溪峒诸蛮又以其种落差别,细分为北江彭氏、北江田氏、南江田氏、南江向氏、南江舒氏这五支。此外还有川峡路的雅州诸蛮、黎州诸蛮;广西南
学位
本文是一项以北宋末至南宋初的历史笔记为着眼点,以《曲洧旧闻》为对象的历史笔记个案研究。本文总体的框架设计是在传统的笔记研究的体例下,进一步对其内容与价值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论述主要分为以下四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曲洧旧闻》的成书背景。作为南宋初历史笔记的代表之一,《曲洧旧闻》的成书,不仅与编修者朱弁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也与南宋初年朝廷主张对北宋的灭亡进行追根溯源,和当时士人积极参与历史书写的社会
学位
程敏政是活跃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位大家,其事迹详载《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文苑传》及《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传》。程敏政著作颇丰,在史学、理学及文学诸均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  本文主要以程敏政《宋遗民录》、《宋纪受终考》与《新安文献志》三部史著为中心,分别对其展开深入考察。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是介绍本文选题缘起及学界相关研究情况。第二部分全面论述程敏政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家
学位
本文对共和早期和中期古罗马质朴的洗浴方式,以及共和末期至帝国时期豪华浴场的建造、人们洗浴方式的变化及洗浴在罗马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阐述了古罗马洗浴的文化涵义及其社会功能;分析了共和末期至帝国时期罗马洗浴文化兴盛的原因和两方面的影响,剖析了当时各阶层不遗余力建造和维护浴场的目的,力图通过对洗浴文化变迁的阐述来揭示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来加强我们对古罗马社会文化的全面了
学位
唐前期从中宗时代开始,整个中央政局陷入了一种看似失序和动荡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呈现出政变频发和女性涉政的政治态势,从唐中宗复位到唐玄宗稳定政局,期间共发生过四起宫廷政变。这种频繁的政治革命所造成的政局紊乱状况,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方得到终止。如果说神龙政变促使了唐中宗复位和李唐天下的回归,那么之后的李重俊政变则是唐中宗复位后未能妥善解决政治关系所酿成的苦果。正是李重俊政变的失败,导致唐中宗在后续
学位
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动的桥梁,欧亚文明带也因此而形成。巴克特里亚、中国新疆、甘肃以及山西平城(大同)、晋阳(太原)等地区,成为不同文明汇聚的区域。在平城发现的北魏墓葬群以及著名的云冈石窟,在晋阳发现的徐显秀墓、娄睿墓、虞弘墓,在寿阳发现的司马金龙墓,在忻州九原岗发现的北齐壁画墓等等,这些在中原地区大量出土的文物,或称之为历史遗存,呈现出鲜明的西域少数民族风貌特征,证实了西域胡人(以粟特
学位
19世纪英语世界以关注中国为主的《印中搜闻》、《中国丛报》和《中国评论》三种刊物,是西方汉学译介研究和东学西传的重要阵地。其中儒学主题是敏感、核心内容,综合考察,可见汉学发展从起步到走向成熟、从空泛到精细、从业余走向专业的不同阶段中,西方对于汉学译介、阐释、接受、排拒与传播的学术史轨迹,再现当时中西文化互动的历史情景,为当今中学西达、满足世界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寻得借鉴。  学界对三种刊物日渐
学位
西夏文献题记是指刻印或书写在文本、墙壁等介质上,记述西夏历史时期的年代、书写、刻印、校勘、流传、供养、祈愿、所有者等信息的文字。西夏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题记,这些题记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西夏历史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从中可以了解版刻、纪年、书写、名物、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本文辑录了现已公布的西夏文献题记,校正了前人录文。从西夏文献题记的指称入手,尝试归纳了西夏文献题记的内容及分类特点;由书
学位
清代运河行记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清代京杭运河生态环境和区域社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就生态环境而言,有与运河相关的河流、湖泊、泉源、水域的记载,有早、涝、蝗等自然灾害发生区域及危害程度的记载,有气候、作物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记载等。就区域社会而言,有关于城市村镇、码头驿站、商业贸易、地方特产、名胜古迹的记载,也有关于民风民俗、人口流动、各阶层生活状态、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记载。这些记载在运河及其区域社会历史研究方
学位
随着清政府放垦政策的推行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晋、陕等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北迁,深入蒙古腹地并聚居下来。与此同时,大批旅蒙商到蒙地从事商贸活动,活跃了当地市场,促进了内地与蒙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于旅蒙商人大部分是来自山西的晋商,故有时也通称其为“旅蒙晋商”。他们以皮毛和粮食为主要商品,成立了许多专营蒙古和西北各省贸易的商号。在众多的商号中,以“复盛公”为首的乔家复字号商业集团称雄包头商界,有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