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文献和义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为研究对象,结合唐代崇道的历史背景,将杜光庭《广圣义》放在老学史和道教史发展的系统中加以研究,分析并梳理了杜光庭《广圣义》的渊源、版本、特点、思想内容,及其对前人尤其是唐玄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杜光庭《广圣义》在老学史和道教史上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广圣义》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章讨论《广圣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献和义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为研究对象,结合唐代崇道的历史背景,将杜光庭《广圣义》放在老学史和道教史发展的系统中加以研究,分析并梳理了杜光庭《广圣义》的渊源、版本、特点、思想内容,及其对前人尤其是唐玄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杜光庭《广圣义》在老学史和道教史上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广圣义》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章讨论《广圣义》的版本和特点。主要探讨《广圣义》的书名、卷数、经文和分章,以及《道藏》本《广圣义》和日本所藏手钞本的一些问题。本文第三至五章分析《广圣义》的主要思想。文章认为,杜光庭作为一个道门领袖注释《老子》,推广唐玄宗圣义,既要传承和发展《老子》“自然无为”、“治身治国”的思想主旨,又要坚持和弘扬道教义理。而且,在唐代崇尚道教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进一步神化老子,抬升道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便成为《广圣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第三章论述《广圣义》的理身理国思想,第四章主要介绍《广圣义》的修道理论,第五章分三个方面论述《广圣义》的老子神化思想。本文第六章主要探讨《广圣义》在老学史及道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对杜光庭著录的六十余家注老文献逐一做一概述,一方面对这些文献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等做一梳理,了解杜光庭收录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日后继续研究老子学积累资料。
其他文献
阿赖耶识是佛教唯识宗建立的核心概念。关于阿赖耶识之概念虽然名称有不同,但是从初期佛教思想到中国法相宗都贯穿着这一核心概念。中国法相宗的最重要的经典《成唯识论》对于阿赖耶识进行了特别地解释。本论文阿赖耶识思想中,要考察最重要的部分即对“唯识相”。 本论文共三个部分。第一章是作为绪论,叙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对于轮回的观点不仅佛教,印度早期各学派也都是赞同的,这样轮回的构成中必须得需要轮回的主体就是
在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勇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勇德在实践上表现为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抵抗私欲、好谋善断、积善行道等。不惧和果敢都是勇德的基本内涵,见义勇为、见危授命是勇德的社会实践内涵。先秦儒家的勇德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也对后来的诸子百家、兵家以及历代的思想产生了积极深渊的影响。 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勇德的总述,从“勇”其字的内涵入手,分析什么样的“勇”才是符合儒家道德观的
技术创新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科技成果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死亡之谷”现象。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原型产品时,创新者遇到了诸多挑战。1998年,美国国会议员大声呼吁需要考虑建立一些机制来跨越联邦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和产业界资助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之间的缺口。美国政界和学界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在综述这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美国政府为应对“死亡之谷”现象而采取的诸多措
本论文旨在评价《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的核心概念并指出最小国家模型中的内在矛盾、以及梳理诺齐克后期政治哲学思想。 由于诺齐克的最小国家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保护权利,并且申明“任何功能更多的国家都是道德上不合理的,因为它会迫使人们去做一些事、从而侵犯个人权利”,“权利”和“保护”这个两个概念对于理解“最小国家”显得十分关键。通过分析论证,本文揭示了这两个概念可能存在的内部矛盾,而这是一个新颖的、在
和过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人学伦理学体系是其代表思想,本文以儒学的视角检讨了其中的普遍基础风土文化论和特殊表现国民道德论,意在揭示儒学在和过思想中的基础意义,进而探讨东方传统思想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对现代的启示。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及附录组成。导论概述了研究缘起和问题意识、研究状况和现存问题、论文主旨和研究方法等三部分内容。 第一章主要
尽管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奥古斯丁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然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神学家、哲学家来看待的。学术界对于他在神学、哲学上的贡献已经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作为美学家、艺术家的奥古斯丁。事实上,奥古斯丁在美学方面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本文正是对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进行阐释的尝试。文章主要围绕“美与救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
中朝韩日四国不仅同属儒家文化圈,而且同属大乘佛教文化圈。在中国得以壮大的大乘佛教思潮流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与当地的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朝鲜半岛的佛教界,元晓的佛教思想首屈一指。不仅如此,他的思想、著作随着半岛与大陆、日本的交流,进入了两国的佛教界,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就是《大乘起信论疏》。但是,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金刚三昧经论》的思想性绝不亚于《大乘起信论疏》
八十年代以后,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领导下,中国从“计划经济国家体系”逐步转换到“市场经济国家体系”,在这样的时代大变迁之中,必须重估与重构社会文化价值,面对例如将“斗争价值”转换到“和谐价值”的问题,张岱年先生回应了时代的召唤,一方面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探索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经过深入的反思,对其优点和缺点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作具体分析,这就是“文化综合创新论”
在当代国外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当代社会发展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还是各种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批判思潮的兴起都凸显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就总体而言,其批判内涵着双重维度,这就是“形而上学批判维度”与“资本批判维度”。合理地把握这双重批判的内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有机统一性,
本论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Z3和△8对ousia两层意义的讨论——是终极主词(to hypokeimenon eschaton)并且是“这个(tode ti)”和分离的(choriston)——出发,论证Z卷是以Z3为总纲和结论的逐步发展的非线性的结构,也就是说,Z3既是Z卷的主导线索,又是Z卷的唯一明确的结论,其他各章(除Z17)是逐步向这个总纲靠近的过程,H卷是Z卷的修正和发展,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