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阐明了体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株SW620表面: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VIIa形成复合物,直接与PAR-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2,蛋白激酶活化受体-2)交叉对话,并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1,2];同时我们发现体外CRC细胞株SW620表面TF/VIIa/PAR-2轴的激活,通过激活ERK1/2与NF-κB、钙信号等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关键分子,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从而促进CRC的发生发展[3-4]。新近的研究发现,慢性炎症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相关肿瘤的起始、进展、和恶性转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5]。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与IL-23受体结合后,可通过NF-κB、p38 MAPK、PI3K等信号通路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6-9]。我们课题组的另一项前期研究发现,IL-23表达水平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并且,IL-23是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促进胃癌BGC-823、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10],显示了IL-23在慢性胃炎-胃癌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拟观察TF、PAR-2、以及IL-23在CRC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和CRC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CRC的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60份,作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F、PAR-2、IL-23的蛋白表达;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临床病理参数,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三者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TF、PAR-2、IL-23在CRC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TF、PAR-2、IL-23三者均在CRC中呈高表达,与其相应的邻近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01,p<0.01,p<0.0001);但是TF、PAR-2、IL-23三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均无相关性(p>0.05);与较晚期的CRC的TNM分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TF的表达阳性率III/IV期显著高于I/II期(分别为66.67%、29.63%,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T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4.55%、40.74%,p>0.05);PAR-2在III/IV期的表达显著高于I/II期(分别为69.70%、33.33%,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PAR-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58%,44.44%,p>0.05);IL-23在III/IV期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I/II期(分别为66.67%、40.74%,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IL-23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61%,48.15%,p>0.05)。2.TF、PAR-2、IL-23同时表达与CRC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CRC组织中TF、PAR-2、IL-23均为阳性表达的比率在I/II期为37.5%,在III/IV期为83.33%,III/IV期组高于I/II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TF、PAR-2、IL-23表达均为阳性的比率为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TF、PAR-2、IL-23表达均为阳性的比率为38.46%,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F、PAR-2、IL-23在CRC组织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并且与较晚的CRC的TNM分期有关。2.TF、PAR-2、IL-23三者在CRC中同时表达的阳性率,与较晚的TNM分期有关。3.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23,与TF、PAR-2一起,均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但是联合检测三者是否有助于CRC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