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隐性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其投资行为直接决定了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本文以基金隐性行为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基金隐性行为的成因,并研究了其对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产生的影响。本文分析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深化分析三个部分。理论分析方面,为理清基金隐性行为产生的微观机理,本文第四章第一节在给定相关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基金经理二元博弈理论模型,从理性人角度出发研究了基金经理风险承担和基金业绩对基金隐性行为影响的微观机理。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基金经理风险承担越高,基金隐性行为越多;基金业绩与基金隐性行为无关。此外,理论模型的结论还表明,外部竞争者从基金隐性行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基金隐性行为越少。这一理论结果弥补了基金隐性行为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实证分析方面,为检验上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收集了 2006年至2015年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数据,构建了计量分析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检验。本文在Kacperczyk et al.(2008)和申宇等(2013)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利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回归法,首次提出两种基金隐性行为衡量指标。实证结果表明,Kacperczyk et al.(2008)提出了收益率缺口法(return gap)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的基金隐性行为衡量指标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中国实际情况,且相较于已有衡量指标更加稳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半参数可加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基金业绩与基金隐性行为无显著相关性;基金经理风险承担与基金隐性行为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基金隐性行为随基金经理风险承担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跌、再上升的N型非线性关系。为检验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隐性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本文借鉴Lee and Swaminathan(2000)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金隐性行为持续性模型,研究了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隐性行为的持续性问题。通过将全部样本按时间分为形成期和检验期,本文分别计算了在形成期按隐性行为从大到小排序的前20%基金与后20%基金在未来两年的检验期内的隐性行为,结果发现前者的隐性行为在未来半年的检验期中均显著高于后者,证实了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隐性行为具有持续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它为基金投资者识别基金的优劣提供了经验方法和有益的借鉴。为检验基金隐性行为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本文第五章构建了基于五因子定价理论的APB业绩衡量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基金隐性行为越多,基金业绩越差。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隐性行为无法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基金经理是否会利用基金隐性行为掩饰其无能值得关注。通过构建基金经理买入能力和卖出能力衡量指标,本文第五章第三节研究了基金隐性行为与基金经理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基金隐性行为越多,基金经理买入能力越差;基金隐性行为越多,基金经理卖出能力也越差。本文对基金隐性行为与基金风险调整进一步的深化分析,检验业绩排名较差的基金经理是否会利用隐性行为增加投资组合风险。通过构建基金经理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了基金风险调整的理论机制,结果发现上半年业绩排名较差的基金经理在下半年并不会主动增加投资组合风险,上半年业绩排名较好的基金经理在下半年也不会降低其投资组合风险。为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本文将基金总风险调整分解为显性风险调整和隐性风险调整,检验上半年业绩排名较差的基金在下半年是否会利用隐性行为增加投资组合风险。实证结果表明:总的来说,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并不会通过隐性行为增加投资组合风险。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当上半年股票处于上涨趋势时,上半年业绩较好的基金在下半年会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然而这只不过是基金投资组合自身波动所造成的假象;当上半年股票处于下跌趋势时,基金业绩越好,基金反而越会增加投资组合风险。本文的研究基于基金隐性行为这一新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基金隐性行为的成因,检验了基金隐性行为对基金业绩和风险的影响,为基金投资者提高投资分析能力,识别优质基金经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也为基金监管部门完善基金监管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人参的不定根培养耗时短,成本低,但人参不定根内的次级代谢产物—人参皂苷的种类少、含量低。本研究利用人参内生菌作为诱导子提高了人参不定根的皂苷含量;运用土壤中的高效活性菌株对人参不定根进行发酵,提高了不定根中稀有人参皂苷的含量,旨在探索一条简便可行的、亲环境、低成本、高效生产稀有皂苷的新途径。本研究将人参不定根与园参中所含皂苷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及结果表明园参含有人参皂苷Rh1,Rb1,R
学位
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替代和再生人体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促进创伤与组织器官缺损生理性修复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器官再生与功能重建的新兴学科。腹腔开放后继发的肠空气瘘和腹壁缺损是普通外科领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课题尝试在再生医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材料学的新进展,研究不同设计的水凝胶来保护腹腔开放创面并促进缺损组织修复,为处理腹腔开放/腹壁缺损创面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第一部分 水凝胶复合材料用于
学位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社会的演变和人类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知识的创新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必须立足于社会大环境,做出自身调整,通过对其资源及组织模式的重组与创新,来对抗组织的衰老,以求新的知识空间的竞争能力。生态文明是我国事关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民生大计。党的十
学位
在金属和介质的界面上,电磁波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耦合可以产生局域在界面附近的表面等离激元。由于具有显著的场局域和场增强的性质,表面等离激元可以带来许多新奇的现象与潜在的应用,因而近十年来人们对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方面,人们研究表面等离激元与微纳结构的相互作用,期望实现对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与传播的调控;另一方面,人们逐渐将表面等离激元应用于研制新型亚波长光电材料和器件,期望获得超分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又以肺腺癌最为常见。尽管分子靶向治疗等精准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铂类为主的化疗依然是目前晚期肺腺癌临床一线治疗的基石。许多患者化疗效果不佳或者初治效果较好,但再次治疗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肿瘤的化疗耐药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其具体原因仍不完全清楚。研究肺腺癌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并探寻可行的调节靶点,已成为
学位
溺水已成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水域高危行为是导致我国中小学生溺水最重要的前因变量。水域高危行为(Water High-Risk Practices)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开放或非开放的水域环境下做出的易于对自身或他人健康和安全产生伤害的危险行为。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中小学生水域高危行为的成因机制,为有效干预我国中小学生的水域高危行为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从健康心理学的视角,依据健康信念理论、
学位
金融发展促进创新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是科技进步、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这类文献的核心。尤其是在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的大背景下,探讨金融发展如何促进和培育创新,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进行研究,并尝试探讨背后的作用机制,为金融改革、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在对基本概念梳理基础上,本文回顾金融发展、创新、经济增长文
学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遗传性、慢性、瘙痒性和炎症性皮肤病。各种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或定植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在AD患者的皮损部位金葡菌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应用2D双向电泳及MALDI-TOF-MS联合磁珠技术筛选了金葡菌感染人角质形成细胞前后多种相关蛋白质组表达改变,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证实这一组
学位
RhD抗原是Rh血型系统最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和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我国RhD阴性红细胞属于稀缺资源,RhD阴性患者及时输注红细胞面临资源挑战。对于初筛(盐水法)为RhD阴性的不同人群,使用何种检测策略、如何出具检测报告、何时需要鉴定“亚洲型”DEL(RHD*01EL.01,c.1227G>A)是临床输血工作者较为困惑的问题。本共识由国内200余位输血相容
期刊
一、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neu)均不表达的乳腺癌。研究表明TNBC侵袭性较强,易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