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歌中摇声的运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朝鲜族便是其中的一个民族,这个多彩的民族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和生活方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朝鲜族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朝鲜族民歌,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这些民歌更是成为了各种集会与活动的无形连接,也正是凭借歌唱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让朝鲜人民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之中。而朝鲜族民歌,无疑是在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将以朝鲜族民歌为研究对象,简单探讨朝鲜族民歌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每一个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朝鲜族民歌都有哪些表现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手段?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与其他民族民歌的差异性在哪里?又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和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的?本文将通过简述朝鲜族民歌的起源、发展;把研究视角聚焦到朝鲜族民歌中为表现自身民族民俗文化特点、文化韵味、独有风格的、与其他民族民歌不同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和技巧——“摇声”的运用上;结合分析的方法,呈现出朝鲜族民歌中“摇声”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技巧,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到与其他民族民歌中运用类似方式、技巧的共性和差异性,总结出朝鲜族民歌中摇声的运用规律;最后结合对具体歌曲作品的演唱分析来说明摇声这一表现方式和技巧在朝鲜族民歌中的具体运用。
其他文献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选用我国经典的古诗词作为歌词并以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之谱写伴奏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艺术歌曲体裁,是“中西合璧”的完美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也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境之美。因此,在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应塑造出情与景、心与物、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以古诗词中的意境美理论作为切入点,对意境的基本内涵
“八五新潮”后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人本主义的思想的普遍传播,西方绘画理论以及各种风格流派纷纷被艺术家们借鉴传播,其中不乏有的艺术家盲目学习西方现代艺术,被新兴的各种西方绘画理论、技法蒙蔽双眼,以至于失去了绘画的真实性,将形式流于表面。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面临危机的时候,势必会有另一批人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顾黎明在当时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画家,他在推崇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用带有批
为了深化对于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活动也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当中。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美术社团承担实践育人的基本职能,作为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美术社团活动中,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但又需要超脱于常规教学,这就要求在美术社团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入相对更加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活动与安排,拓展对于学生的教学。通草堆画作为传统艺术文化遗产,起源于广州、传承于
琴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上遗留下的瑰宝,记载着我国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信息。作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歌的研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近现代艺术家以古代遗留的琴歌为基础而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再结合“大音希声”的音乐理念探讨演唱时声音的呈现形态,充分而全面地揭示琴歌艺术的研究价值。后文中分析了琴歌艺术的作品风格特点和内里包含的艺术特征,也针对“大音希声”这一理念从抽象的感官层面进行了解释,
学校的音乐教育是面向校内整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施行、实现审美教育普及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在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尽管审美教育仍是教育范畴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合唱是新课标中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首个内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并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1921年他将小提琴曲《爱之忧伤》改编成钢琴曲,在原曲的框架中充分融入自身的风格特点,使这首改编曲呈现不同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艺术体育教育中。在全国建设特色课程的课程改革潮流下,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特色课程非常有必要。笔者以汉服“云肩”元素为载体,进行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内容,整理“云肩”元素相关知识。“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指出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酝酿新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昭示了中国发展的新起点。历史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下简称“ESD”)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日美术教材的比较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
安徽“慢赶牛”作为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基于语言学音变理论探讨安徽“慢赶牛”的语言特色,并且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进行表演案例分析,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对“慢赶牛”音乐作品实践,从而提出演唱“慢赶牛”作品的意见。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安徽“慢赶牛”传播地区的方言分布以及方言变音规律;第二章主要论述辙韵、衬词在歌词中的体现,介
战国时期的楚国偏据南方,不断地融合周边小国;地缘上虽与秦、韩、魏、齐接壤,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与民族环境,使得楚系文字与其他四系截然不同。楚系玺印文字所呈现出的隽秀散逸、具有毛笔的书写意味与楚系文字一脉相承,楚系玺印文字在沿袭西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拥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对楚系玺印文字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推进楚系玺印艺术特色的研究。在研究时,占有丰富的楚系玺印文字材料;以科学的态度量化比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