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PPP开发运营模式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缘起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中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综合体协同效应在社会治理维度的拓展两个需求。基础研究阶段梳理了PPP基本内涵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全国范围综合体内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客观现状以及市民对其的偏好需求,由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论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梳理模式的方式,分别解析了国内外四个不同的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PPP开发运营案例,由其不同的社会背景、项目阶段、项目主体总结政府主导的开发、政府主导的运营、社会资本主导的开发、社会资本主导的运营四种不同的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PPP模式。并由此深入挖掘政府、社会资本和非营利组织在伙伴关系中的三种不同力量角色扮演和合作机制。
  文章总结出城市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PPP开发运营模式,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实际案例、流程图解、组合方式和适用项目,可以为今后国内城市综合体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各参与方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并由此作为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供给和场所拓展,以及借助城市综合体推动和进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交通枢纽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运载工具换乘地。门户型交通枢纽是城市级交通运载工具(如高铁、飞机、长途客运等)之间或城市级交通运载工具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换乘地。门户型交通枢纽与商业综合体联合开发在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是高度成熟的模式,如欧洲的法兰克福机场与火车站的theSquaire办公楼、日本涩谷站的商业再开发等。在中国,随着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与开发理念的进步,门户型交
嘉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之一。随着嘉兴市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城市中心地区原有的一些工业开始逐渐迁移到新兴工业区,遗留下大量的工业性质用地以及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建筑。嘉兴冶金机械厂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嘉兴快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需求,本研究以工业遗产的居住化改造为出发点,结合多种功能,探讨工业遗产改造为功能混合的居住社区的方法。  论文第一章,论述了国内和国外工业遗产建筑改造的发
学位
在诸多现代历史叙述中,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就总是被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为标准来评判。这种带有先入之见的视角使得制造联盟的早期活动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看做是现代主义的先驱而得到重视,而其余丰富的观念和主张则在历史叙述中被压抑,大量建筑师的观念、文本和作品也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误读。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史学史建构和话语生产的认识不断加深,二十世纪早期的公共媒体传播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也
本文从传统营造的角度出发,以徽州、浙西(严州和衢州)、婺州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三地同处于富春江上游,水运发达,历史上交流频繁,三地乡土建筑传统营造必然会相互影响。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类型学的方法,以三地住宅与祠堂为样本,从地盘、侧样、正样、细部四个方面入手,试图找到三地乡土建筑的基本型,如平面布局基本型、剖面构成基本型等,进而总结出婺州、徽州和浙西传统营造的异同点。  通过以上研究,完善了传统营
学位
建造活动伊始,“自然”这一议题便始终以不同程度与建筑及更为广泛的空间设计保持联系。15世纪以来,建筑逐渐从工匠技艺的狭窄限定中走出,成为一门“艺术”学科,以正统的姿态参与、适应和改造更迭中的艺术史,隶属于“文化”中的“艺术”使得建筑逐渐独立于“自然”之外,成为人类思考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媒介。随着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周期性出现,在技术改良的同时,“自然”环境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些变化或积极、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将工业撤离水岸并将滨水区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运动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持续至今。其中,巴塞罗那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案例。  本文将首先整理上世纪下半页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滨水区改造理论及实践情况,为巴塞罗那水岸复兴在世界时间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后,对于巴塞罗那滨水区的考察与研究将从水岸的复兴过程与复兴现状两个维度展开。水岸复兴过程的论述将从规划管理模式、大型事件、滨水
学位
密斯·凡·德·罗设计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因为种种缘故,原作存世仅6个月左右即遭拆除,最终于1986年在巴塞罗那市政府的主持下、密斯·凡·德·罗基金会的具体执行下,在原址重建开幕。一直以来,德国馆都因其创造性的空间策略、里程碑式的空间效果、颇为经典的材质组织,拥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作为世界性的现代建筑启蒙作品,对德国馆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学科价值。  本文从三个方
办公类高层建筑属于当今高能耗建筑类型之一,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关于对现存高能耗办公类高层建筑的节能改造的需求也因景而生。同时,办公类高层的围护系统平衡着建筑内外部环境作用力,为建筑本身提供围护,是介于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媒介。因此,办公类高层建筑围护系统的节能改造是建筑整体改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且有效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办公类高层建筑一直被视为忽略环境的建筑类型代表,而对其围护系统的改
1966年,意大利建筑学者阿尔多·罗西在一次题为《走向博物馆的建筑》的理论授课中提出了一个名为“博物馆”的建筑概念。罗西指出,这个概念可被用来作为其设计型理论的基础。其后,罗西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城市建筑学》于同年出版,此书与罗西后续的设计项目一道,引起了广泛的学界讨论,而“博物馆”概念却没有直接出现在《城市建筑学》的文字当中。  本研究试图以这个历史事实为切口进入对罗西的研究。首先,深入讨论“博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城市内大量工业建筑停产荒置。在城市更新步伐中,许多旧工业建筑接连成片地被夷为平地,换之以全新的耸立高楼。然而,一个城市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增长面积堆积出的经济浮华,而更多的需要文化、历史沉积为根基。旧工业建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脉、场所记忆价值。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区域,是公众广泛享用的公共开放空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