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晶硅太阳电池表界面协同陷光结构的构筑及光伏特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太阳能光伏已成为全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能够满足未来人类能源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技术。自上世纪中叶第一片现代硅基太阳电池问世以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光伏供应链整体成本,因而成为产业界的关注焦点。从科研的角度而言,晶硅太阳电池作为一种平面p-n结型半导体光电器件,硅基体、正面、背面的光学和电学性能是决定电池效率“水桶”的三块木板;然而,传统的绒面结合减反射层的结构难以高效陷光,成为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的一个短板。近年来,本课题组研究的金属催化化学蚀刻(MCCE)纳米黑硅技术,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多晶硅电池正面的陷光短板,业已在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随着钝化发射极与背面电池(PERC),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等新一代太阳电池技术的应用,电池的表界面陷光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有效协同双面电池正面和背面陷光性能、如何优化背面介质层以减少金属寄生吸收、如何平衡正背面的陷光与钝化性能等。本论文针对高效晶硅太阳电池的陷光需求,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正背面陷光微结构的构筑技术、复合膜层材料的表界面特性;成功构筑了多种表界面协同陷光结构;并在大面积电池和组件上直接验证上述技术、结构和材料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基于光线追踪法的OPAL 2和SunSolve软件模拟分析电池正背面陷光微结构,这些结构的尺寸通常大于电池所吸收的入射光波长;构建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正、背界面介质膜层的光学模型,将经典的矢量法和传输矩阵法应用于光学模拟中,有效指导了可以增强电池陷光性能的新膜层结构设计。(2)针对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酸制绒技术反射率偏高的问题,采用激光制绒技术在硅片表面形成了独特的小坑嵌套于大坑(PIC)结构。研究了在具有不同缺陷浓度的金刚线切多晶硅片上,制备出的具有不同PIC结构的铝背场太阳电池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与传统酸制绒得到的凹坑结构相比,优化后的PIC结构降低反射率约2.4%,且其反射率具有更优的入射光角度响应性能;优化后的PIC结构还减轻了激光制绒造成载流子复合增加这一副作用;具有PIC结构的铝背场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Isc)提升了 127mA,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略有降低,总体上效率提升0.16%;封装成组件后,虽然PIC结构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提升比例低于常规凹坑结构电池,但仍具有较高的绝对值。相关工作已发表于Sol.Energy Mater Sol.Cells.2020。(3)构建PERC太阳电池的光学模型,基于模拟仿真结果指导电池正背面的复合介质膜层设计和陷光性能优化。首先,将SiNx/SiNx/SiOxNy膜层作为减反射膜层(ARC)沉积在电池正面,电池的Isc和效率分别提升50 mA和0.1%,相应组件功率提升0.71 W;随后,将SiNx/SiOxNy/SiNx膜层作为背面Al2O3钝化层的覆盖层,电池的Isc和效率分别提升24 mA和0.07%;最后,将优化后的正面SiNx/SiNx/SiOxNy ARC和背面SiNx/SiOxNy/SiNx覆盖层集成在一起作为最佳组,与正面使用高/低折射率双层SiNxARC和背面使用单层SiNx覆盖层的参照组相比,最佳组电池的短波长范围内的减反射性能和长波长范围内的背面内反射效果均得以增强,电池的Isc和效率分别提升80 mA和0.18%,组件功率增加1.75 W。相关工作已发表于Prog Photovolt Res Appl.2021。(4)针对在正面和背面光照条件下,需要合适的电池背面形貌提升双面PERC太阳电池陷光性能,研究了传统酸抛光技术、改良酸抛光技术与一种环境友好型碱抛光技术。基于HF/HNO3/去离子水(DIW)的酸抛光体系和基于KOH/添加剂/DIW的碱抛光体系,在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制备了倾斜角(金字塔抛光后角度)从50.2°到0°变化的绒面结构。正面光照下,得益于最优的陷光和背面复合之间的平衡,倾斜角为11.2°的电池获得了最高Isc和效率,分别为10.606 A和22.86%;背面光照下,倾斜角为50.2°的电池因具有最低的背面反射率而获得了最高效率;即便在反照率为40%的情况下,倾斜角为11.2°的电池仍保持着最高等效双面效率,达到了 29.82%。单片电池双玻小组件的光学性能测试与模拟表明:正面光照下,封装材料的引入增强了组件陷光性能,同时弱化了不同背面形貌在电池端造成的陷光性能差异;背面光照下,得益于封装材料与空气界面处的全内反射比例较高,倾斜角为29.5°和37.4°的样品获得了更明显的背面陷光增强。相关工作已发表于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2022。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外泌体对组胺诱导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1)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患者瘢痕疙瘩(Kel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特点。尽管当前O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OS患者的整体预后依旧较差,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OS的潜在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及其下游信号的异常表达及活化促进肿瘤
学位
第一部分:脂质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目的:探究脂质相关巨噬细胞(LAMs)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髓系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2(Trem-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LAMs(Trem-2+和CD68+)的比例,基因芯片检测LAMs中基因表达。共培养实验检测LAMs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C组
学位
第一部分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胆道闭锁患儿行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目的:研究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可有效减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危害。但是RIPC是否能够减轻儿童活体肝移植中移植物的IRI,并促进胆道闭锁患儿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尚不清楚。为了
学位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是我国改善宏观调控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2019年8月17日,央行宣布实施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新LPR)机制,全力推进新报价机制在贷款市场中的应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公里”工作开始稳步推进。新LPR制度改变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基础利率,提高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对于促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更好指导金
学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受限于发展阶段,还是旧模式旧体制的干扰,经济发展速度虽快但质量欠佳。近年来,受土地供应紧张、人口增长放缓、能源消耗严重、治污成本内化、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的制约,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频发、单边主义抬头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学位
随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急需开发比传统石墨负极更高比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硅(Si)材料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合适的工作电压(<0.4 V vs.Li/Li+)和丰富的储量,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基于合金化/去合金化机制的锂化/脱锂化过程中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300%),这不
学位
生物膜是细胞完成众多生命过程的重要场所,而相应生物功能的实现大都依赖于多肽或蛋白与生物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这些作用过程中,脂质分子的多样性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人们目前对脂质分子是如何调节多肽/蛋白质的功能尚知之甚少。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以成孔肽Melittin和跨膜蛋白VsSemiSWEET为例,深入研究了不同脂质分子对多肽/蛋白质与膜相互作用的可能调控作用,
学位
碳的同素异构体种类很多,是化学周期表中唯一具有从零维到三维同素异形体的元素,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在电化学器件、场发射器、新能源材料、传感器、多相催化、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碳纳米材料特定性能的提升往往采用异质原子进行修饰。在众多的碳纳米材料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非堆积形态、开放式多孔网络等独特结构的垂直石墨烯纳米片(VGs),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石墨烯的用途。在环境
学位
二次谐波的产生(SHG)是所有非线性过程中最简单的非线性光学过程。SHG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光学过程,在全光开关、生物传感,以及非线性成像等应用领域存在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光学超材料及纳米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者对纳米超材料的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兴趣愈加浓厚,并且相继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现非线性光学转换过程的增强和调控,如设计人工材料、非线性超表面等,试图通过较低的入射泵浦强度同时实现非线性光学的
学位